来源:中科院之声
随着移动电子产品、大规模储能和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开发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长循环寿命、高安全性的锂离子及后锂离子电池成为储能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焦点。发展高容量、高倍率、高稳定性的电极材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李祥龙、智林杰团队从低成本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出发,改进镁热还原技术、规模化制备一种仿绣球形态的硅烯材料,应用于锂离子电池时展现出优异的综合储锂性能。近期,研究团队提出并发展一种“植皮式”二维共价封装策略,基于绣球状硅烯进一步制备硅氧碳键基绣球状共价双烯,表现出很好的综合储锂性能:在800 mA/g的电流密度下重量与体积比容量分别高达2646 mAh/g和2350 mAh/cm3,在2000 mA/g的电流密度下循环500次后重量比容量仍保持近1500 mAh/g;即使在20000 mA/g的电流密度下重量比容量仍高达810 mAh/g,体积比容量相比非共价封装和未封装材料分别高出1358%和1442%;以整体器件计算,基于该碳硅材料的全电池能量密度比基于石墨的高出40%~60%,比目前的商业化锂离子电池的比能量和能量密度均高出40%以上。初步研究表明,二维共价封装策略在有效缓解硅体积膨胀的情况下,不仅提供了电子/锂离子高效混合传输通道,还变革材料界面、确保了电子/锂离子高效且稳定传输。
相关成果以Stable high-capacity and high-rate silicon-based lithium battery anodes upon two-dimensional covalent encapsulation为题,发表在《自然-通讯》上。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科院青促会等项目支持。
植皮式二维共价封装策略、高综合性能碳硅负极构建及储锂性能
来源:zkyzswx 中科院之声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NzIyNDI1Mw==&mid=2651777995&idx=2&sn=85cde624f779816c6ba708295880abf5&chksm=bd2701998a50888f5613110a8cc50b19c645611d1abd61558d02f989a3a99bb817e25e05ad1e#rd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