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规划年会 | 学术对话十四:城市安全发展与品质提升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   2018-11-30 00:00

2018年11月26日上午,2018城市规划年会学术对话十四——城市安全发展与品质提升召开,本次学术对话由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学会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学术委员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规划与标准专业委员会联合承办。会议由南京大学翟国方教授主持,共邀请了10位相关领域的特邀专家参会讨论。各位专家就城市安全发展与品质提升的相关研究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各抒己见,对话吸引了近130名参会人员参与,反响热烈。

嘉宾合影

翟国方教授首先就本次学术对话举办的背景做了介绍。他指出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城乡安全问题,尤其是从十九大以来提出了新的“城市安全发展观”。随着自然灾害和城市经济损失均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城市迫切需要构建安全的发展格局,这也是提升城市品质的基础和保障。最后他对本次学术对话的主要议题和流程做了简单介绍。

中规院的邵益生研究员认为城市安全和城市品质的关系非常密切。城市安全是一个底线,没有安全谈不上发展。而城市品质提升也是城市发展的目标。他提出,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在关注传统安全问题的同时,更需要去关注非传统安全问题,同时要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的设防标准和实现防灾规划的落地。他指出,只有在安全发展中通过守住底线才能真正地提升城市品质和质量。

同济大学的戴慎志教授认为在当前我国城市建设标准和规划标准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城市的安全在不断提升。他提出在我们的城市规划建设中需要全方位的考虑安全问题,实现“规划+安全”、“设计+安全”、“建设+安全”和“运行管理+安全”。同时需要通过探索新技术和新标准来实现城市安全发展和提升城市品质。

北京工业大学的郭小东副教授指出,灾害的本质是人、自然和环境三个系统发生损变的状态,虽然我们城市的承灾能力在增强,但面临的风险在不断增加。现有灾害评估方法包含了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尺度,越到微观需要的基础数据精度越高,加上技术的缺失和实施主体的缺乏,在后期的城市发展过程中需要因地制宜的实施城市韧性提升。

北规院的路林教授级高工认为,城市的安全发展和品质提升是一体的,安全既是城市发展的底线又是城市发展的更高要求。同时,他认为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面临的灾害环境愈加复杂,城市安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综合的考虑人的心理,自然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他认为城市规划永无止境,城市防灾减灾的工作任重道远。

学会副理事长张泉研究员指出,城市规划建设要重视和正视灾害问题,要把握灾害趋势,适时提高城市规划标准。他认为,在城市安全发展和建设的过程中,要明确综合防灾规划的职责领域,细化防灾规划的实施细则,通过不同部门和不同规划间的协同合作,实现城市的安全发展。

云南大学的王培茗教授指出,在当前的城市综合防灾规划中,很难做到综合不同的灾害,也难以考虑不同灾害间的耦合性。同时她还指出,现有的防灾规划中对微观和中观层次的灾害评估重视不够。王教授以云南东川为例,分享了其研究团队在城市避灾空间和疏散通道布局上的研究,她认为灾害评估对于城市安全系统的构建非常重要,只有防灾规划和城市规划同步推进,才能使城市更安全。

安徽省院的刘复友教授级高工结合安徽省近几年的规划实践探讨了城市安全格局构建的问题。他认为,城市密集区域的安全格局是区域发展的保障,要充分认识城市密集区的灾害风险和影响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同时在编制城市密集区的综合防灾规划时要从工程和非工程两个角度考虑,通过加强对灾害的全过程监管,实现区域层面的城市安全发展。

中规院的王佳文教授级高工认为城市公共安全是个复杂的问题,它对城市品质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以安徽的淮水北调工程、厦门石化PX项目和鞍山钢铁项目为例探讨了城市安全对品质提升的作用。他认为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我们对灾害认识的加深,我们也对灾害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这在后期的城市规划建设中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陕西省院的史怀昱教授级高工以陕北黄土高原地区为例,探讨了基于品质提升的灾后重建问题。他指出,在防灾规划编制的过程中,首先要认清灾害的发生的原因和孕灾环境,在此基础上通过平衡人口规模和用地的,减少防洪安全的压力。其次,他认为可以从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提高设施水平的角度着力,实现城市品质的提升和安全发展。

华蓝设计公司的朱炜宏教授级高工以广西北部湾的红树林保护论证、生态红线划定和区域消防联动三个项目为例,探讨了区域层面的城市安全格局构建问题。她指出,在区域层面的规划建设中,要深入考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跨城市的区域协作和区域资源的统筹整合,构建区域尺度的城市安全系统,实现北部湾的安全发展。

其他参会人员围绕学术对话的主题也进行了发言和提问,现场氛围活跃。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原文链接:http://www.planning.org.cn/solicity/view_news?cid=1&id=1229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