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科协探索基层科普服务新途径
——西藏科协开展基层科普信息员试点及“科普盒子”智能终端应用示范
2018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西藏科协先后在日喀则市拉孜县、吉隆县、那曲市色尼区等地举办了基层科普信息员培训。参训人员为297个行政村的297名科普信息员,培训主要涉及西藏科协“科普西藏”微信公众号与“科普盒子”智能终端的使用方法,以及如何利用移动互联网向农牧民精准推送科普知识和实用技术。
近年来,西藏科协从区情出发,积极拓展“互联网+科普”模式,打造科普信息化平台,整合开发科普资源,推动科普服务向基层延伸。在区党委府的关心支持下,依托中国科协的直接支援,西藏科协开发构建“一网两微三站六端”的科普信息传播体系,“一网”即藏汉双语科普中国·西藏门户网站,“两微”即科普西藏微信公众号、科普西藏微网站,“三站”包括乡村科普e站、校园科普e站、社区科普e站,“六端”包括科普信息服务大屏、智能手机APP、藏汉双语“科普盒子”智能终端设备、科普广播电视节目、科普短信推送、科普电子报刊。
目前,科普信息化平台取得重大进展。一是基本完成平台主体开发。开发完成“科普中国·西藏”藏汉双语科普信息化平台网站,开发完成配套的西藏科普资源库、科普“融媒体”传播管理系统等一系列后端支持系统,于2018年9月上线试运行。升级原有的“科普西藏”微信公众号,新增“科普门户”“精准推送”“资源中心”等系列功能。二是科普内容开发步入常态化轨道。依托“科普中国”平台资源,选择适合西藏实际需求的内容,通过二次加工和编译,制作藏文、藏语版本。进一步推进区内各部门科普内容资源的整合,实现了对西藏科协、西藏农牧科学院、西藏科技信息研究所、西藏气象局等单位的藏汉科普内容资源整合,建立统一的西藏科普资源库。谋划实施原创科普内容开发。基本实现了我区科普信息传播的网络化、多元化和扁平化发展,极大地拓宽了大众传授科普知识的渠道,形成了科普内容开发、推送的有效体系。
“科普盒子”信息终端的开发和科普开信息员的设置,是西藏科协拓展基层科普服务的新举措,是解决好科普服务“最后一公里”的有效途径。“科普盒子”与村居现有的广播电视设备相匹配,可以离线播放科普音视频节目,也可以在线链接“科普中国·西藏”网站,并实现在线更新内部存储内容,是便捷高效的科普终端。科普信息员队伍建设与“科普盒子”的配发示范同步,在每个村居选配1名科普信息员,与科技特派员、强基惠民工作相结合,负责“科普盒子”管理,并履行相应科普服务职责,是基层科普阵地建设者、维护者。
西藏科协将从实际出发,坚持专业化、科学化建设,坚持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积极开展先行先试,推动科普信息员队伍建设与管理试点工作稳步开展,为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适度、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科普信息员队伍奠定基础,更好的提高科普信息员服务基层、服务民众、服务发展的综合技术能力。
西藏科协将及时总结“科普盒子”应用示范经验,进一步完善“科普盒子”功能,争取在2020年将基层科普信息员选配和藏汉双语智能终端“科普盒子”发放覆盖全自治区所有行政村,大力推进基层科普服务均等化、精准化。(西藏科技报)
来源: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
原文链接:http://kjg.cdstm.cn/index.php?m=Index&a=showpage&wsid=39&pagename=newsdetail&channel=gzdt&cid=4&nid=21088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