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周日,在绿会“中华校园保护地”交流群,有关专家、志愿者等围绕城市绿化和生态保护展开了友好讨论。特此整理与读者分享。
近四十年来国内如何从到处生机盎然的乡土杂草绿化,一步步演变为现在各种“除杂”绿化?“除杂”一词是怎么成为绿化标准中的重点?这个现象引发了大家深思。
(图片来源网友)
绿化指的是栽植防护林、路旁树木、农作物以及居民区和公园内的各种植物等以改善环境的活动,可以改善环境卫生并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发挥多种作用。绿化包括国土绿化、城市绿化、四旁绿化和道路绿化等。
有专家指出,现在绿化内容比较复杂,大多情况下转变为以“种草”为基础的“除杂”工作,这种现象令人担心。许多所谓的“绿水青山”是在铲除天然树林、灌木、草原等植被后,通过人工绿化再铺种花草树木后形成,与与真正的“自然”大相径庭。
除杂,作为绿化专业术语,是指对自然生长的乡土杂草“除早除小除了”,铲除灭绝。有地方人手不足,就使用除草剂。所以社区绿化、公园绿化及学校绿化中杂草较少,多是人工铺栽的花草。
(图片来源于网友 昆明乌龙河一段除杂后的绿化景观)
“除杂”在生态保护工作中也十分常见,比如关于草原生态建设的“改良一片,对水热、土壤、植被条件较好、交通便利的部分天然草原,加大农艺措施,进行补播、施肥、除杂等,提高草原的产量、品质”。对优质的天然草原“除杂”,没有自然生长的各种野草,单调的草种分布,还是天然草原吗?
有关专家强调:亟待扭转现有“种草”思维,绿化时不能一味采取铲除原有植被再种花草树木的手段。针对绿化术语“除杂”采取行动、推动改变,不能继续忽视绿化标准中的“杂草”一词,让“杂草”这个名词和“除杂”这个动词从绿化标准中消失,有助于切实保护乡土杂草、恢复生物多样性。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追求绿化不能和自然的绿色渐行渐远)
有网友指出:关于绿化工作的复杂,不仅包括年年“种草”,还涉及到种植时对原有土壤腐殖质的铲除、大量浇水、频繁喷洒农药等。尤其是大量过期农药,绿化这个大市场消耗很多。
绿化也促进年年大量进口本不需要的外来草种,而且还是免关税,其中不知包含多少转基因草种,消耗了国家财富。如此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于绿化工作,实际效果与自然植被草地相差甚远。
同时绿化工作的诸多环节也与生态保护原则背道而驰。
有网友表示:这几天北京风大,许多落叶像尖刀一样牢牢扎入草地中,多么凛冽的大风也吹不走。可绿化人员还要按照规定辛苦的用工具搂干净落叶……
(让野草长 图片来源于网络)
绿化将继续倡导“让野草长”,和关注城市生物多样性的各方伙伴共同呼吁保护自然生长的乡土杂草;同时针对绿化工作各环节建言献策,使之贴近自然规律。比如冬季,希望绿化部门支持“落叶归根”,绿地上的落叶就顺其自然吧,让其化作春泥更护花。以本地野草为例,提供空间让其自然生长,不用精心照顾、不消耗水资源、不用农药,正常生长即对生态环境大有裨益。生态文明时代追求多样性,统一规范的绿地是落伍的工业文明思想诞生的产物。
美丽中国需要百花齐放,而不是单调一致。关注生活细节,从身边做起,保护生物多样性,建设生态文明!
(在此感谢分享意见和看法的有关专家、网友。以上内容整理自讨论记录,未经本人核实。)
整理/飞 审/Tammy 编/Angel
来源: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
原文链接:http://www.cbcgdf.org/NewsShow/4854/6798.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