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无知裹胁舆论,真相就成为稀缺品

科技工作者之家  |   2018-10-26 10:20

acc45b.jpg

社交媒体的“现实扭曲力场”正在制造新的笑料。但如果深思一下,你就笑不出来了。

昨天,一则“小学语文教材拼音出错”的消息,登上微博热搜第一名。事件起因是,近日有人在抖音上发布视频,指责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汉语拼音出错,chua和ne拼不出对应的字,是“误人子弟”,并喊话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此后,“温主编”这个话题就在抖音上火了。

10月24日,温儒敏教授在微博上公开回应称:chua的对应有“欻”,拟声词,形容动作迅捷。如“欻的一下就把那张纸撕了”,“那辆车在他身边欻就过去了”。ne则对应“哪吒”的“哪”。这些顺手就可以从网上查到。

一群人等着看温主编被打脸的场面,结果巴掌狠狠地落在自己的脸上。这景象怎一个火辣辣了得?

所以说这是一个笑话,但为什么又说笑不出来?正如温儒敏教授所言,真相顺手就能查到,其实不用特意查,用拼音输入法轻松就能打出了“欻”这个字。但这些质疑者没人去查,也没人尝试拼音输入法,而是互相鼓动着去质疑一个专业领域的权威专家。

前些天网上还有一出十分相似的闹剧。有人发帖说,“打听一下,中国汉字这些年,是不是偷偷改革过?我上学的时候明明记得玩具的‘具’,里面是两横!值日的‘值’,里面也是两横!为什么现在是三横了?”评论区一大堆人附和,仿佛发现了什么天大的阴谋。更有知乎网友将这件事列为“细思极恐的事”。

实情是,“具”字自古以来里面都是三横,从来没改成过两横,写两横的都是文盲。文盲不可怕,可怕的是文盲在互联网上抱团之后就有了迷之自信,敢于拿着自己的错误就质疑正确、叫板正确。

无知者的自信很大程度是社交媒体赋予的。社交媒体使人们很容易发现同类,当人以群分之后,错误信息就会在小圈子内部产生正反馈,不断放大,他们反而更听不见外部的声音。无知者的小圈子就像从水底欢快上升的气泡一样,沿路吸收同类气泡,直到升到水面才会破裂。传播理论把这个叫做“回音壁效应”:你在自媒体上能听到和想听到的,往往就是你自己说出的话。

而如果一个人发现自己的认知与周遭世界不一样,他不会轻易怀疑世界出了错;可是如果他发现周围人都跟自己一样,那么他对世界的怀疑就会不断强化。

胡适有句名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而这些人总是大胆假设,却从不求证。今天他们怀疑小学课本错了,不知道哪天会不会怀疑地球不是圆的。所以说面对这种指鹿为马的笑话,还真笑不出来。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每个人也应该承担起相应的传播责任,否则当无知裹胁舆论,真相就会成为稀缺品。

作者:澎湃社论

来源:澎湃新闻 

相关推荐 换一换

  • 李东伟
    0
    ?
  • 王彪
    0
    1
  • 王彪
    0
    1
  • 吴礼芳
    0
    ✌✌✌
  • 吴礼芳
    0
    ???必须认真整治
  • 程扶旗
    0
  • 车利锋
    0
  • 张刚
    0
    ?
  • 张树良
    0
  • 张刚
    0
    ???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