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百人会高端对话现场。
当今世界,数字经济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在8月23日举行的数字经济百人会上,中国数字经济百人会秘书长、中国电子学会研究咨询中心主任李颋代表中国数字经济百人会发布了《全球数字经济十大发展趋势》。
趋势一: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成为新的关键生产要素
研究成果显示,当前,人、机、物逐步交互融合,与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相关的各项活动已启动全面数字化进程,呈现出从被动到主动、从碎片到连续、从单一分离到综合协同的三大转变。
数据已成为与资本和土地相并列的关键生产要素,被不断地分析、挖掘、加工和运用,价值持续得到提升、叠加和倍增,有效促进全要素生产率优化提升。
趋势二: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是首要战略任务
下一阶段,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数字经济相关战略会陆续深入实施,普遍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先进制造业,积极推进从生产要素到创新体系、从业态结构到组织形态、从发展理念到商业模式的全方位变革突破,持续催生个性化定制、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新业态,推动形成数字与实体深度交融、物质与信息耦合驱动的新型发展模式。
趋势三:平台化、共享化引领经济发展新特征、新趋势
企业之间的竞争重心正从技术竞争、产品竞争、供应链竞争逐步演进为平台化的生态体系竞争,一批用户基数庞大、技术积累丰富、资金实力雄厚的行业领军企业已率先启动,通过提供开源系统、营造开放环境、促进跨界融合、变革组织架构、重塑商业模式、孵化创新团队等多种方式,持续构建完善资源集聚、合作共赢的生态格局。
趋势四:全球创新体系以开放协同为导向加快重塑
创新仍是推动经济数字化发展的源动力,但创新主体、机制、流程和模式却发生重大变革,不再受到既定的组织边界束缚。
资源运作方式和成果转化方式更多地依托互联网展开,跨地域、多元化、高效率的众筹、众包、众创、众智平台不断涌现,凸显出全球开放、高度协同的创新特质,支撑构造以数据增值为核心竞争力的数字经济生态系统。
趋势五:基础设施加速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
万物互联和人、机、物共融将会成为网络架构的基本形态,各国信息基础设施的规划与部署都面临着扩域增量、共享协作、智能升级的迫切需求。
同时,电网、水利、公路、铁路、港口等传统基础设施也正在逐步开展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向着智能电网、智能水务、智能交通、智能港口转型升级。
趋势六:国家和地区的核心竞争力延伸至信息空间
国家和地区之间竞争和博弈的重心,逐步从土地、人力、机器的数量质量转移至数字化发展水平,从物理空间延展到信息空间,并将很快呈现出以信息空间的竞争和博弈为主导与引领的格局。
掌握信息空间核心竞争优势的国家和地区,将在新一轮国际分工中抢先占据价值链制高点。
趋势七:数字技能和素养推动消费者能力升级
消费者所具有的对数字化资源的获取、理解、处理和利用能力,将成为影响数字消费增长速率和水平的重要因素,直接关系到数字经济的整体发展质量与效益。
全球各主要发达国家将会越来越重视对公民数字素养的挖潜和培养,并上升到构建国家新兴战略竞争力的高度,作为推动数字消费、扩大内需市场、强化内生动能的重要举措。
趋势八:社会福利水平依托数字化手段得到有效改善
推动教育、医疗、慈善等公共事业的便捷化、普惠化、均等化,是数字经济在创新变革生产方式、促进实体经济提质增效之外的关键着力点和突破口。
未来,多种类型、多个领域的网络化、智能化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将被搭建;互联网远程诊疗将成为高频次、低门槛、易得可选的常规医疗方式,并引入人工智能助手提升诊疗精准度;区块链技术将在慈善资金募集和捐赠过程中得到大规模应用。
趋势九: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启动规划、建设和管理
随着信息基础设施的规模扩张、功能升级和网络构建,全球一批创新能力较为突出、具备主动“比特化”条件的现代化城市,将率先尝试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的同步规划,并逐渐上升为两者的同步建设和同步管理。
为匹配真正海量数据的采取、传输、存储和计算,专门用于数字城市运行管理决策的系统级平台,将得到持续的开发与完善,并逐渐形成可推广复制的标准体系。
趋势十:社会治理体系的数字化程度持续提升
网络化的架构和理念已在政府事务领域得到深度融合应用,未来将在进一步优化事务流程的同时,重点提升政务服务的便捷性和政府的综合服务能力。
构建统一、共享的开放数据平台已成全球趋势,未来将实现跨层级、跨区域、跨行业的协同管理和服务,为精准化、高效化的社会治理提供决策支持,逐步形成共策共商共治的良好生态。
智人智语
工信部原部长、中国数字经济百人会顾问李毅中:
数字经济与工业制造融合需解决四大难题
数字经济,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产生的新的经济形态。当前,数字经济首先在商贸、物流、交通、金融、社会服务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在工业制造业,其深度融合显得难度更大。
当然,近年来,数字化与工业制造的融合取得了一些成效。首先是信息产业为工业制造业提供了信息支撑和设备保障。通过加强宽带建设,发展智能终端,建设数据库计算中心、北斗导航等基础设施建设,我国的信息产业年增加值已经达到7万亿元,占GDP的8.5%。
第二个成效是企业发挥了主体作用,一大批制造业企业开展了各具特点的智能化改造升级。同时,互联网企业开始与工业的跨界融合,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了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如众包、众创研发设计、众筹等。
第三个成效,则是制造业中的一些智能化的标志性指标实现了大幅度提升,比如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已由2013年的52%提升到今年上半年的67.4%,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由27%提升到47.8%等。
不过,在发展数字工业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建议数字经济百人会要密切关注这些问题并进行研究破解。这些问题包括:一是大数据对工业制造的支撑能力不足,需要加强自主创新;二是企业数字化转型意识不够足,应用深度不够,需要加强引导和支持;三是如何处理好提高效率和保障就业的关系;四是如何保护商业机密。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刘松:
下一个10年的关键技术是人工智能和物联网
过去10年,智能手机通过APP模式渗透了50亿人,塑造了移动版的数字经济,形成了一套基础设施。下一个10年,则需要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形成智能化的数字经济。
在上一个数字经济的10年里,智能手机构建了“小前端大平台富生态”模式,包括平台、数据、智能、融合、普惠。借助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在过去10年给世界带来了非常大的价值。
而下一个10年的关键技术,则主要是人工智能和物联网。这10年里,信息技术不再是为了解决生活和社会的问题,而是创造智能化的经济。基于此,阿里在构建新一代的数字经济和智能产业升级过程中,涉及三个关键技术:第一个是大数据、云、智能,第二个是网络协同效应,第三个是数据智能。
不管是数字化企业还是数字化运营企业,未来的整个数字经济和智能化场景充满着大量机会。未来的数字经济,面临的瓶颈是能力瓶颈和人才瓶颈。对于中国来说,不存在机遇方面的短板,只存在文化、人才、创新力方面的问题。
德勤全球副主席、德勤中国主席蔡永忠:
企业要拥抱数字化破解行业重构困局
当前,在数字化浪潮下,不少企业都面临着行业重构的困局。企业必须直面数字化,拥抱创新。不仅如此,数字化已经渗透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智能手机、智能汽车、智能AR(增强现实技术)等智能化产品越来越普及。
为此,企业面临着非常重大的数字化变革。其中,传统企业面临着强大的互联网企业带来的挑战,因为互联网企业不仅拥有线上多渠道消费应用和各种支付场景,他们还利用科技手段渗透到传统行业线下的体验和消费支付的场景中。
那么,传统企业如何破解行业重构困局?数字化时代,企业特别是传统企业,要积极运用新技术手段,特别是在劳动力结构、商业模式、产业链上下游关系等方面。比如,在零售行业,因消费者购买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零售行业要运用好电子商务等,转向新零售;对制造企业来说,则要改变价值链运作模式,从原来以产品为中心的模式,向以消费者为中心、以数字化为手段的模式改革。
来源:《重庆日报》8月24日
来源:kx12345186 重庆市科协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DUyNjgyNA==&mid=2652795718&idx=3&sn=6fe017ddb14effa53acdf08b9f2e451d&scene=0#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