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当下不合理的经费管理、项目申报、人才评价等体制却束缚住了科研人员的手脚,“项目多、帽子多、牌子多”的体制弊端让其避之不及。在此情形下,如何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激励科研人员潜心研究、攻坚克难,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能力,多出高水平成果,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意在通过建立完善以信任为前提的科研管理机制,按照能放尽放的要求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自主支配权,减轻科研人员负担,充分释放创新活力。
整体来看,科研领域再迎“放权”。此次《通知》针对当下反应强烈的“项目多、帽子多、牌子多”等问题,从五个方面进行了布局。
一是优化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包括简化科研项目申报和过程管理,合并财务验收和技术验收,推行“材料一次报送”制度,赋予科研人员更大技术路线决策权,赋予科研单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使用自主权,避免重复多头检查。
二是完善有利于创新的评价激励制度。包括切实精简人才“帽子”,开展“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问题集中清理,加大对承担国家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任务科研人员的薪酬激励等。
三是强化科研项目绩效评价。包括推动项目管理从重数量、重过程向重质量、重结果转变,实行科研项目绩效分类评价,严格依据任务书开展综合绩效评价,加强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等。
四是完善分级责任担当机制。包括建立相关部门为高校和科研院所分担责任机制,强化高校、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员的主体责任,完善鼓励法人担当负责的考核激励机制等。
五是开展基于绩效、诚信和能力的科研管理改革试点。即科技部、财政部会同教育部、中科院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和中科院所属科研院所,选择部分创新能力和潜力突出、创新绩效显著、科研诚信状况良好的单位开展支持力度更大的“绿色通道”改革试点,包括开展简化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扩大科研经费使用自主权、科研机构分类支持、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等试点工作,并及时总结提炼经验和做法在全国推广。
不难看出,相较于以往的政策规定,此次《通知》在优化科研管理上有几个明显的特点。
其一,是针对性强。科研经费管理繁琐、项目多、帽子多、牌子多等问题是科研人员反映强烈的问题。此次《通知》提出的举措,则是以信任为前提,充分尊重科研人员的主体地位,按照科研活动规律改进科研管理方式,精简优化管理流程,减轻科研人员负担。例如,针对科研经费管理繁琐的问题,《通知》赋予科研单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使用自主权;针对“帽子多”的问题,《通知》提出要切实精简人才“帽子”等。
其二,是改革力度大。《通知》不仅着眼于科研管理全流程的改革和完善,将未改进的立即改进、未落实的加快落实,还坚持刀口向内、从政府自身改起。例如,在简化科研项目申报和过程管理上,针对关键节点实行“里程碑”式管理,减少科研项目实施周期内的各类评估、检查、抽查、审计等活动;在项目验收上,合并财务验收和技术验收,以减轻科研人员的负担。
值得注意的是,好的政策措施只有落到实处才切实有效。过去许多文件制定出来但落实效果不太理想,原因之一就在于,文件在制定的过程中,很多硬性指标、硬性要求在各方面的磨合下消失了,因而在现实中无法实施。而此次《通知》提出的若干措施中,不仅明确了执行主体和实施对象,有的还明确了时限要求,做到可操作、可考核、可检验,操作性强。
例如,在加快完善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上,《通知》明确在2018年底前要将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全部纳入;在加大对承担国家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任务科研人员的薪酬激励上,《通知》要求实行一项一策、清单式管理和年薪制,不同管理部门根据不同要求细化具体措施。
由此可见,科技领域的“放权”不再是说说而已,科研“松绑”减负已在路上。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运营编辑: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