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潜势农作物”尽快造福百姓,应加强科学研究,大力收集、挖掘“潜势农作物”的种质资源,并尽快让公众了解其重要价值。
日前,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举办的一次研讨会上,李竞教授首次提出“潜势农作物”这一新概念,得到与会国内中医药界和农业科技界知名专家的高度肯定。
所谓“潜势农作物”,是指现在仍然是野生植物种质资源,但具备成为农作物的独特潜质,并且有望在预防或改善人类高发性常见病或慢性疾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核心是将具有医疗保健潜力和优势的野生植物种质资源进行筛选、栽培和驯化,使其成为药食两用的新资源。
改革开放40年来,百姓餐桌上的食物越来越丰富,一大批新奇特农产品陆续走进消费者的视野。然而,同我国已发现的3万多种植物相比,目前大面积种植的各类农作物只有300多种,其中列入《中国药典》的药食同源农作物仅有101种。因此,仍有大量“潜势农作物”需要进一步发掘和研究。
自古至今,人类都在不断地将野生植物种质资源进行人工驯化,有的变成了供给人类粮食的农作物,有的变成了中药,还有的变成了其他类型的经济作物。据专家介绍,“潜势农作物”的合理种植、生产和流通,即使不考虑国际市场的消费,仅国内消费者使用,每年就可产生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未来“潜势农作物”不仅能满足传统食物生产的需要,还可以满足人民群众预防和治疗慢性疾病的需要。
要让“潜势农作物”发挥出优势,尽快造福百姓,首先应加强科学研究。要采用交叉学科的方法,对药用植物的生理、生化等开展研究,采用动物模型进行药理学、毒理学、疗效等方面的评价,为后续药物开发和临床研究提供扎实的科学基础。其次,要大力收集、挖掘“潜势农作物”的种质资源,进行种质资源调查、筛选、鉴定、研究。同时,借助现代生物技术,开展药用植物的栽培和驯化,结合生物学和医学以及临床研究,发掘它们的药用功能与食用功能,从而开发出新的功能性食品或新的药用植物。此外,要大力普及相关科学知识,尽快让公众了解其重要价值,让更多人了解、认识“潜势农作物”。
尽快造福百姓,应加强科学研究,大力收集、挖掘“潜势农作物”的种质资源,并尽快让公众了解其重要价值
日前,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举办的一次研讨会上,李竞教授首次提出“潜势农作物”这一新概念,得到与会国内中医药界和农业科技界知名专家的高度肯定。
所谓“潜势农作物”,是指现在仍然是野生植物种质资源,但具备成为农作物的独特潜质,并且有望在预防或改善人类高发性常见病或慢性疾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核心是将具有医疗保健潜力和优势的野生植物种质资源进行筛选、栽培和驯化,使其成为药食两用的新资源。
改革开放40年来,百姓餐桌上的食物越来越丰富,一大批新奇特农产品陆续走进消费者的视野。然而,同我国已发现的3万多种植物相比,目前大面积种植的各类农作物只有300多种,其中列入《中国药典》的药食同源农作物仅有101种。因此,仍有大量“潜势农作物”需要进一步发掘和研究。
自古至今,人类都在不断地将野生植物种质资源进行人工驯化,有的变成了供给人类粮食的农作物,有的变成了中药,还有的变成了其他类型的经济作物。据专家介绍,“潜势农作物”的合理种植、生产和流通,即使不考虑国际市场的消费,仅国内消费者使用,每年就可产生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未来“潜势农作物”不仅能满足传统食物生产的需要,还可以满足人民群众预防和治疗慢性疾病的需要。
要让“潜势农作物”发挥出优势,尽快造福百姓,首先应加强科学研究。要采用交叉学科的方法,对药用植物的生理、生化等开展研究,采用动物模型进行药理学、毒理学、疗效等方面的评价,为后续药物开发和临床研究提供扎实的科学基础。其次,要大力收集、挖掘“潜势农作物”的种质资源,进行种质资源调查、筛选、鉴定、研究。同时,借助现代生物技术,开展药用植物的栽培和驯化,结合生物学和医学以及临床研究,发掘它们的药用功能与食用功能,从而开发出新的功能性食品或新的药用植物。此外,要大力普及相关科学知识,尽快让公众了解其重要价值,让更多人了解、认识“潜势农作物”。
来源:人民日报
运营编辑: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