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科学杂志社
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是亚洲栽培稻(Oryza sativa)的近缘祖先,生长区主要分布于温暖潮湿的热带、亚热带气候地区,其经过长期的进化和驯化变成了现代的栽培稻。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野生稻经受了各种不利的自然环境,积累了诸多的优异基因,特别是其丰富的抗性基因,如耐寒、抗虫、耐病、耐涝、耐盐、抗干旱等。因此,挖掘和利用野生稻丰富的遗传资源,对水稻育种和品种改良具有重要意义。一个高质量的野生稻基因组序列图谱,对于高效地克隆野生稻重要的优良基因、品种改良以及研究栽培稻的起源与驯化机制都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野生稻基因组高杂合度的特点,基于传统的鸟枪法二代测序技术难以获得高质量的基因组图谱。
来源:scichina1950 中国科学杂志社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MzQ5MzQyNA==&mid=2656805501&idx=1&sn=d71cecee7dc87b0bdfc329c51c0191e0&chksm=84a13ca2b3d6b5b4c9c822955acdc70bd9af955748e09102eb8e8fcbcffabb283f75f8c82dcb#rd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