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七虎: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委员。
国家的科学技术奖励制度是我国科技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起了巨大作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国家对科技工作者作用的认识,走过一段弯路,和现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很不一样。这种氛围的转变,主要就是依靠国家的科技政策和人才政策,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实行科技奖励制度。特别是1978年,国家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全国科学大会,对7000多项科技成果进行了奖励,标志着中断了十多年的科技奖励制度得到恢复。这次会议之后,大家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春天到了!
国家对科技成果进行奖励,给大家提振了信心。科技工作者们终于可以放下包袱、放开手脚,集中精力大胆搞科技创新。这才有了真正意义上“向科学进军”的动力。很快,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被大量地引进来,在中国落地、生根、发芽,中国的科学家也逐渐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站在科技创新的塔尖,在世界科技前沿的竞赛场上崭露头角。
1985年前后,国家确立了“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发展方针。随后,国家设立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主要目的就是要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着力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结合。这一年,国家奖励了1000多项科技成果,很多都是在这之前做的而没有奖励的重大成果,国家把“欠下的账”都补上了,这对科技工作者又是一次很大的激励和触动。不光是搞基础研究、搞发明创造的能够获得国家的承认,搞技术开发、重大工程项目、产业化、成果推广应用,也都能够得到国家的认可和奖励。全社会科技工作者的热情立即就被点燃了,你追我赶的氛围越来越浓烈,国家科技进步的速度、效率也上来了。
1999年科技奖励改革以后,设立了最高科学技术奖,把科技工作者的标杆树立起来,几个奖种都进行了完善,总体上趋于更加科学。更加重要的是,从此之后党中央、国务院每年都隆重召开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荣誉性、权威性大幅提高,可以看出党和国家把科技创新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这标志着科技工作者的社会地位切切实实得到了提高,真真正正地把“四个尊重”的方针落到了实处,落在了科技工作者的心坎上。
从1999年科技奖励改革到现在,有将近五万人次科技工作者登上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领奖台,激励作用非常明显。获奖人员继续不断开拓创新,努力攀登更高的科学山峰;青年科技工作者受到了鼓舞,比肩开创新局面;全社会科技人员受到了感召,呈现出全面创新的良好局面。可以说,科技奖励制度对我们国家科技工作局面从模仿追赶到并行领跑的转变,是功不可没的。
我从20世纪末就开始参加科技奖励评审工作,至今将近二十年了,目前还担任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委员。在我看来,科技奖励制度通过不断改革已经相当完善了。每年参加科技奖励相关工作的最大感受,就是年年都在“小步快跑”,千方百计把制度设计得更加完善,最大限度地保证公平、公正、公开。别的不说,光从评委来看,有一些评委的年龄其实已经很大了。这些专家们来参加科技奖励工作,其实没有什么利益要求,有的车马劳顿半夜赶来,紧张工作一整天,评审工作结束马上就离开,为的就是希望能够替国家把国家科技奖励把好关,把真正好的科技成果评出来。评审当中,专家们也从不计较个人利益,对学术问题的评价都是非常尖锐的,有时候争论得还很激烈,不讲情面、针锋相对,只讲学风、作风。这些好的学风、作风一定要传承下去,要坚守公平公正的道德底线。
这些都是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带给全社会的精神财富,一定要守护好、继承好、发展好。
来源:光明日报
运营编辑:宫奥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