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PM2.5解析明确北京治霾攻坚方向

科技工作者之家  |   2018-05-15 14:41

u=574707108,1352232039&fm=27&gp=0.jpg

5月14日,北京市发布了新一轮细颗粒物(PM2.5)来源解析研究成果。北京市2017年全年PM2.5主要来源中本地排放占三分之二,区域传输占三分之一,本地排放中移动源占比高达45%。北京市环保局介绍,移动源排放中,在北京行驶的柴油车贡献最大,扬尘源中建筑施工和道路扬尘并重。

通俗地说,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就是研究和分析大气中颗粒物的化学组成,这些组成物质发挥了什么作用,以及这些颗粒物是从哪儿来的。污染产生于何处,治理举措就打向哪里,有了准确的来源分析,可以大大提高北京治理大气污染的精准性。细颗粒物来源解析研究工作,是科学、有效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制定环境空气质量达标规划和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重要依据。

2013年9月,随着《北京2013-2017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发布,北京市在新的起点上向大气污染宣战。之后不久,2014年4月,北京首次发布了PM2.5来源解析报告,数据显示,当时北京PM2.5有近四成为区域传输,而本地来源中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比重超过三成。这份研究成果为北京市随后几年的治霾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导,让北京PM2.5治理之路逐渐清晰起来。经过大气污染防治力度最大、措施最丰富、成效最显著的五年,2017年,北京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下降到58微克/立方米,圆满完成国家“大气十条”下达的任务。

今年,北京各区均公布了具体的年度下降目标,北京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还将继续下降。昨天公布的新一轮细颗粒物(PM2.5)来源解析研究成果,紧扣当前大气污染来源和结构的变化,进一步聚焦高排放车、扬尘、挥发性有机物等重点防治领域,有助于不断完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一市一策”大气污染综合解决方案,也有助于生态环境部门准确弄清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重污染的成因、来源及发展方向,从而做好大气污染治理的监督巡查工作。

昨天发布的细颗粒物来源解析研究成果中,有两组数据最为引人关注。一是北京本地排放中移动源排放占比高达45%,是上一轮解析结果的1.4倍;另一个是外部区域传输对PM2.5贡献,与上一轮源解析结果相比略有增加。这两组数据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北京以超常规手段治理大气的成果。

首先,近年来各主要排放源对PM2.5的绝对浓度贡献,是呈全面明显下降。由于实施“煤改气”,燃煤源下降幅度最为显著,这也导致机动车等移动源、扬尘源在PM2.5中的贡献率占比迅速上升。其次,由于北京细颗粒物浓度下降速度快于周边地区,这也导致外部区域传输对本市PM2.5贡献的占比相对增加。

本轮细颗粒物来源解析提供的这两组数据,使北京治霾工作攻坚方向更加明确。有关部门应该突出高排放车的整治工作,加快不合规重型柴油车的淘汰,严格落实高排放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禁行限行规定,将低排放区由六环路内扩展到全市域,从严查处尾气排放超标车辆。同时要加大力度严控施工扬尘和道路遗撒,加强源头治理,利用施工工地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实施源头精细管控,让违规渣土运输车辆无处遁形。

大气污染排放源体系构成复杂、时空变化较快,对有关研究解析工作提出了巨大挑战。有关政府部门应当加大与科研机构合作的力度和广度,进一步全面准确掌控PM2.5的污染源数据,让清洁空气行动获得更为有力的技术支撑,让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可以聚焦重点污染领域精准发力、持续用力,最终让北京收获更多蓝天。

作者:北青社评

来源:北京青年报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