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以下简称“数据中心”)是科技部、财政部正式认定的中国空间科学领域唯一的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属于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中心依托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联合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等单位共同运行,是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空间科学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中心是世界数据系统(WDS)的正式成员,也是中国空间科学领域被美国地球物理学会(AGU)认可的学术论文关联数据仓储库。
使命与愿景
重点任务
1. 承担中国空间科学领域各级、各类科技计划及野外台站长期观测产生的科学数据以及学术论文关联数据的汇交任务。
2. 开展空间科学数据的规范化整理,制备科学数据产品,维护领域数据资源目录,建立体系化的学科数据资源库。
3. 制定空间科学数据分级分类体系,依法依规推动数据开放共享,促进数据广泛应用。
4. 开展空间科学大数据分析、挖掘与应用技术研发及软件工具研制,提升数据应用效益。
5. 建设空间科学大数据基础设施,面向用户提供数据检索与应用服务,实施数据的分级存储与异地灾备,确保数据安全及长期可用。
6. 开展战略研究,创新运行机制,营造“开放、合作、共赢”的科学数据创新应用新生态。
数据中心汇聚的科学数据资源覆盖空间物理与空间环境、空间天文、月球与行星科学、空间地球科学、空间工程与应用等领域,以中国重大科学任务产生的数据资源为主,如空间科学卫星系列、探月工程、火星探测、子午工程、北斗系列导航卫星等,也涵盖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专项任务产生的科学数据和国内外学术期刊论文关联数据等,资源总量达PB级。
基于上述科学数据资源,中心建立了一系列学科特色数据库,秉持“开放为常态、不开放为例外”,“尊重知识产权、安全开放并重”的原则,面向广大科研社区用户提供服务。
服务能力
建有“数据+工具+计算”融合的大数据基础设施,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为空间科学领域用户提供数据获取、产品制备、信息挖掘和技术支持等多类型服务。
一方面,数据中心建有空间科学虚拟观测台(VSSO)、空间环境数据挖掘与模分析工具包(iSpace)、空间科学论文数据仓储(SADR)等一系列数据检索访问与应用支持工具,通过门户网站为广大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http://www.nssdc.ac.cn/)。另一方面,数据中心紧密跟踪重点用户需求,面向科技前沿、行业应用和科教兴国等主题开展各类专题服务。
截至2020年4月,累计在线访问人次88万余次,在线服务数据量达550TB,服务重大任务和科研项目60多项,支持发表学术论文800余篇。
人才队伍
拥有一支多学科领域交叉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其中专业从事数据汇交、管理与服务的岗位人员48人。同时,设立了大数据应用技术研发团队,面向数据工程系统和学科大数据挖掘与分析等方向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助力数据中心可持续发展,促进学科交叉融合。
发展空间科学 建设航天强国
欢迎关注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CSS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