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世俊-梦圆苍穹赤子情

科技工作者之家  |   2018-04-23 15:51

 “小星星,真勇敢,唰的一声飞上天,眨眼十万八千里,围着地球转圈圈。”孩童时的马世俊在念这首童谣时,他未曾想到自己将来能亲手放飞祖国的卫星遨游九天。当他凭着一颗挚诚的心走进祖国航天事业的行列中时,他被一种强烈的责任和使命紧紧地吸引着。
梦圆苍穹,他献出的是一腔赤子深情。

一箭多星 人生开门红


1964
年,凭着扎实的基础,马世俊从河北藁城考上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雄伟的教学楼,洁静的校园,俱乐部、体育馆,军号声、操练声,读书声,俨然一个新世界。从那时起,他就下决心掌握现代最先进的知识,当一名航天专家。
马世俊毕业后被分到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当时返回式卫星正在进行初样研制,他加入了返回式卫星研制队伍,负责总装设计,真正开始了少年时代搞人造卫星的梦想。马世俊在校学习的是导弹结构设计,而工作却是卫星的总装设计,原有的理论知识并不能满足工作需要。为了做好工作,他结合工作认真学习,经常到北京图书馆借书,由于高中和大一都是学俄语,大二才学英语,又受了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因此他在工作中努力自学英语,阅读英文资料。在工作中,他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老同志学习,常常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自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努力,他很快就胜任了自己承担的工作,处理起技术问题也得心应手。
1976
年冬,组长调走后,马世俊接替了组长的工作,他是当时总体部最年轻的工程组长。马世俊主管某返回式卫星的总装设计工作,解决了用直升飞机回收返回舱的问题。他不仅自己努力工作,还善于团结同志,带领大家一起干,多次圆满完成返回式卫星的发射与回收任务。马世俊还主管了实践二号,实践二号甲的总装设计以及双星的组装与分离设计,从方案设计到初样、正样,从产品加工到环境试验都作了大量工作。1981年9月20日卫星顺利升空,可靠分离,使我国成为第四个掌握一“箭”多“星”发射的国家。
一“箭”多“星”,让中国航天再度辉煌,也让马世俊赢得了人生的“开门红”。

矢志奉献 大放异彩

1985年3月,马世俊走上研究室的领导岗位,任副主任兼党支部书记,开始组织大家进行研制工作。马世俊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结合实际工作不断学习新知识,在完成各项任务中均能够团结同志、以身作则、任劳任怨,他处理问题果断,勇于承担责任,善于动脑筋,敢于管理。
从这之后的生涯,我们不难看出他的辉煌足迹:
从1987年起,马世俊先后任某返回式卫星、资源一号、东方红三号、实践四号等卫星的副指挥;风云二号卫星指挥;神舟一号飞船副指挥、指挥。从1999年12月到2001年4月,主管五院预研、教育、小卫星系列和返回式卫星系列的抓总以及成果、专利和技术评审工作,同时负责分管工作的中长期规划。2001年4月至2001年11月主管五院小卫星系列和返回式卫星系列的抓总,同时负责分管工作的中长期规划。2001年12月开始主管某返回式卫星、传输型卫星和资源卫星。
在长期的航天实践中,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质量管理方面,马世俊认真贯彻上级质量要求,按ISO9000质量标准体系的要求创造性地主持制定了总体部质量管理手册及相应的程序性文件,使其顺利通过了ISO9000认证,并且建立了相应的监督检查制度,确保了部质量体系的正常运行。他还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对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性文件和监督检查制度不断进行完善,为保证型号研制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型号计划管理方面,他在坚决执行型号研制中编写技术流程的同时,还创造性地建立了月计划、周调度制度,将计划的完成情况同单位的收入挂钩,使部的计划完成率由68%提高到97%以上。在财务管理方面,他严格执行国家财务制度的规定,组织制定了部的财务管理手册,在经费使用中精打细算,坚持增产节约、增收节支的原则,使单位的人均收入逐年提高。在他任部主任期间翻了一番。同时还增加了近三万平方米住宅,为部的型号研制工作的开展、吸引人材稳定队伍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是较早尝试“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优秀管理者。
为了实现总体部技术一流、人才一流、管理一流、设备一流、待遇一流,马世俊花大力气抓人才培养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同时还根据型号研制的需求,对部的专业配置进行了优化,建立了专业主任设计师队务,专业测试队务和专业研发队伍,大大提高了总体部的设计能力。在各项管理中他都狠抓规范化管理,制定了各方面的管理规定,确保各项工作按规范进行。在新老交替工作中,他高度重视年轻骨干的培养,有计划地进行新老交替。操作时,既不一刀切,又可达到小步快跑的目的,把年轻人推向科研生产第一线,给他们压担子,在不影响科研生产任务的情况下实施了平稳过渡。他在实行干部聘任制、职工上岗合同制、收入二级分配制等改革方面均采取了有效的措施,为东方红三号卫星、风云二号卫星的成功发射,为实践五号卫星、资源一号卫星、神舟一号飞船、北斗一号等卫星的首飞成功,为部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形势下持续良好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扎着绷带到现场

1999年中巴合作资源一号01星发射成功。时不我待。02星的任务又摆在了他们面前。
资源一号01星的超寿命运行,给02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高度重视产品的质量,严格测试、试验,过细的工作是他们必须要做的。破除自满思想,不得有任何松劲,麻痹大意,马世俊反复用这些要求统一大家的认识。他经常参加调度会及到现场了解情况,主动配合两师系统工作,使卫星按着计划向前推进。不料卫星遭受意外烟熏,马世俊听说之后,十分着急。尽管腿刚刚手术几天还扎着绷带尚未拆线,但他仍立刻来到现场,查看了产品被污染的情况,召集两师系统开会研究了排污措施。在徐院长组织指挥下,两师系统在总装工程部、环境工程部的积极配合下,加班加点工作,排除了污染,卫星仍然按计划出场到基地执行任务。作为试验队临时党委书记、质量总监,马世俊同试验队的各位领导及试验队的同志们一起较好地完成了在基地的总装任务,没有出现任何人为的质量事故。但在电测中发现了巴西负责研制的二次电源问题,他同两总配合设法排故,并及时向徐院长、集团公司领导做了汇报。为了保证卫星在轨质量,领导果断决策中止发射任务。马世俊同两师系统商定了卫星测试及储存措施。在他主持的中巴项委会会议上通过了二次电源穿心电容归零评审以及更换电容和2003年再出厂发射的计划。
针对资源队伍现状,有的同志已达到或超过退休年龄,他提出为了保证卫星成功发射,暂时不要调整队伍,还是要稳定,这个意见得到各级领导的支持。当完成二次电源归零,交付合格的二次产品后,重新组织再组装,再测试工作。针对电测中CCD相机扰振问题,用两师定位认真研究,试验验证,采取措施,取消了弹簧,效果良好,彻底解决了测试试验中出现的问题。在发射场,他要求试验队一定严格按规范,照文件工作,认真从思想上把安全第一,质量第一放在首位,“严,细,慎,实”控制产品状态。两总系统及队员经过卓有成效的工作,无质量事故,产品零故障,卫星于10月21日顺利升空。在轨工作正常,CCD相机的图象质量优于01星,得到了用户的好评。为了支持资源卫星建成一个稳定运行的实用系统,马世俊在抓好02星工作的同时,对后续星03/04的工作也没有懈怠。他积极推动并密切配合两师系统抓好03/04星的立项,主持项委会同巴西空间院进行了技术协调,共同研究卫星的方案。他参加了中巴两国政府间卫星合作协议的协调、谈判,促进了协议的答署。
2004
年他被任命为中巴资源卫星总指挥,组织研制队伍进行了03/04星的方案设计。考虑到03/04星技术上台阶的研制特点,建议02与03星间增加02B星,得到领导批准,同巴西空间院进行03/04方案设计的同时,提出了研制02B星的意见,巴西方赞成中方意见,在中巴双方项委上取得一致同意。
2004
年10月,中巴双方政府协调委员会上,他汇报了02B星方案,03/04星方案,得到协委会赞同,由国防科工委主任张云川同巴西科技部长签署了政府协议。在胡锦涛主席访问巴西时正式签订了中巴政府协议。马世俊组织了双方技术人员的技术协调,参加了两院研制协议鉴定。资源02B星,03/04星按照计划在进行研制,02B星于2007年升空接替02星。

硕果熠熠耀星空

某返回式卫星02星按计划完成了出厂前的电性能测试,各项大型试验及可靠性增长试验。马世俊作为试验队临时党委书记、质量总监,支持叶培建总师工作并和各位队领导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圆满完成了发射任务,
在靶场,出现了陀螺组件、二次电源、天线三个问题,马世俊及时召集试验队领导及分队领导开会,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行动。他充分肯定电测中的成绩,并讲到,发现问题是好事,大家一定要沉着冷静,不要急躁,不要埋怨,要齐心协力。他们千方百计做好问题归零工作,同时继续按流程做好后边的工作。经过几天的努力,两总系统在总装、总参二部、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领导及机关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加班加点,不辞劳苦,完全照规定完成了归零工作。整星在靶场工作,照计划实施,没有推迟时间。尽管暴露了一些问题,但解决问题是彻底的。10月27日正常发射,他们以优异的成绩向十六大献上了一份厚礼,这是型号队伍努力工作的结果,也是各级领导、机关支持帮助和正确决策的结果。马世俊更感到自豪。
某返回式型号两颗卫星是1999年和2000年相继立项的。按计划2003年发射。时间紧、任务艰巨,而研制队伍人员更是十分紧张。马世俊主管卫星的研制工作。从进展和可考性等方面考虑,他认为在设计中应采用某型号成熟技术,按新任务要求进行必要的修改。两颗星载荷不同,但平台部份设备要状态统一,一次投产五颗星。实践证明,这是三年内完成五颗星发射的十分有效的措施。马世俊能够坚持每周一次、有时两次到总装或测试现场了解情况,摸清问题并及时同两师系统沟通解决问题,参加调度会和专题会,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002
年他们总装了三颗星,改装了两颗星,进行了两颗星的电测,作了五次整星级的大型试验。任务工作量很大,两师系统奋力拼搏,较好地完成了任务。针对某型号正样01星总装管路取样、安装等一些不协调的问题,在另一型号正样总装前,马世俊及时会同项目办召开529厂、总装工程部和总体的三方会议,分析问题,理清关系,讨论实施流程及各家之间的接口关系,批准了制定出的工作流程,使得该星管路安装得以顺利进行。
任务艰巨,困难很多,但只要合理安排,优化程序,齐心协力,不要反复,完成任务是可行的。马世俊在多年的实践中,始终坚持这一信念。针对总装、测试、大型试验等暴露出来的问题,马世俊组织两总系统对设计、试验结果等进行质量复查,请有经验的同行专家进行复核复审,严格进行技术状态的控制,抓好问题的归零等措施。针对力学试验暴露的问题,他们抓星箭耦合分析,采取措施后又进行验证试验,针对该星相机在进行热试验时的照相没有满足指标要求,在采取措施后,决定重新补作试验。
在2002年12月30日,该星完成了转正样评审之后,着重抓了相机在热环境之下的成相质量问题。春节承担试验的同志门只休息了三天,从初四开始就进行了试验。当2月24日得到结果表明,相机分辨率不能满足要求,马世俊鼓励大家不要泄气,要齐心协力,承认现实,想办法解决问题,并立即组织两总进行攻关。马世俊2月25日到相机研制单位请求帮助,经过反复研究,并通过专家认可,决定在相机镜头附近采取热控措施,改善镜头温度的不均匀性,相机窗口加热门(即照相时打开,不照相时关闭)进行试验,看是否达到分辨率要求,同时从中摸索确定达到分辨率要求相机对温度均匀性的要求。在此同时,该星正样进行总装,保证整星七月出厂。
结果表明,采取后分辨率明显提高,接近指标,但不能完全满足要求,他下决心对该星进行改进方案设计,提出在满足指标的前提下选择改进方案,同时抓紧改进后舱门,热门等项目的设计。加工试验后,按改进方案装出整星再次进罐,在热环境下进行照相试验,结果表明改进方案能够满足要求。一定要在地面上解决问题,不留任何疑点。这也是他们的最终总结。
2003
年,马世俊接到通知:必须完成另一返回式型号卫星的发射任务。他首先抓了激光测距仪的归零工作,监督对方按要求交付产品。在完成靶场两颗星与火箭合练的同时,他又组织队伍完成其中一颗星正样星的总装与力学试验。尽管“非典”闹得人们惶惶不安,但他仍深入一线和大家一起加班,连夜奋战,五一也没有休息,千方百计努力完成任务。在出场前的补充测试期间,暴露出了一些管理方面,设计方面及产品方面的问题。但马世俊紧紧依靠领导和两总系统,及时进行整顿,总结经验,制定措施,提出确保成功的明确要求,加班加点连续奋战,终于使这颗星于9月25日到达靶场。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同“神五”交叉进行工作期间,他严格遵照“严,细,慎,实”的要求,动员组织试验队全体同志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学习神舟经验,不出任何质量事故。严格进行质量归零,妥善安排,保证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当相机不能照相时,他按照袁院长“尽力挽救,确保回收安全”的要求,同飞控试验队的同志正确解决了开机方案,分析了相机不照相故障同卫星返回舱回收切片是没有关系的。他决定按正常飞控程序执行切片,不能提前以免带来不利影响。该意见得到指挥部同意,卫星于11月21日按正常程序圆满安全返回地面,实际冲洗后,照片质量完全满足要求。

神舟飞船研制的带头人

1991年航空航天部决定搞飞船,让三个研究院提供飞船研制技术方案的经济可行性论证报告,对三个单位谁做总体工作进行招标。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组成了论证组,马世俊组织总体部部分同志参加了论证组,同时参加了经济技术可行性论证工作;参加了研制流程、经费需求论证、技术改造报告的编写;组织编写总体部建立“空间热交换实验室”、“故障模拟对策实验室”、“测控实验室”、“数据管理实验室”、“机构实验室”的建议书等工作。
1992
年初航空航天部确定空间技术研究院抓总。院确定由五零一部负责总体,同时还负责结构与机构、热控、测控、数管、应急救生、仪表与照明、综合测试等七个分系统的系统设计工作。马世俊受部主任的委托积极组织队伍进行方案的深化论证,开展方案复审复查,之后进行方案设计以及关键技术攻关工作。
1993
年受院委托,他带队到俄罗斯学习“联盟号”飞船设计,回来后组织编写了学习专集报告,为神舟飞船的研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马世俊在总体部领导了飞船的研制工作,组建了飞船总体室以及分系统的队伍,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他组织了飞船的模装工作、方案设计工作、初样阶段电性船的桌面联试。对飞船结构机构设计,他请有经验的老同志审查图纸进行结构强度复核,使其结构一次通过静动力试验,没有任何反复。他聘请俄罗斯有经验的专家帮助进行设计,少走了弯路,节约了经费。他对总体部实行技术改造,对五个实验室的建立作了大量工作,在方案设计、方案审定、设备配置等方面都组织专家进行把关,保证了实验室建设的顺利开展,为飞船实验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他配合两总优化结构流程,到529厂做深入讨论,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了研制计划的按时完成。他同两位副总师提出了用初样电性船改装成发射船的建议,简化配置,确保返回,得到了上级领导的批准,实现了1999年发射第一艘飞船的目标。马世俊作为总体部主任带队到靶场进行发射任务。他组织总体队伍严格执行各项规定,作好每一项工作,确保了神舟一号发射成功,安全返回。
2003
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载着我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升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为此,他荣获总装备部1999年授予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次飞行试验突出贡献奖”,2004年1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授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者奖章”。
2001
年8月马世俊从总装备部长曹刚川手中接过国家863航天航空领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的聘书,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他受命负责发展战略研究工作,组织编写了“空间安全”研究报告,得到了总装备部机关领导和专家的赞同。作为课题负责人,他组织专家研究了空间安全有关的发展战略,提供了有价值的研究报告。他还代表专家委员会组织专家完成了航天航空领域的发展战略研究,组织编写了国家863航天航空领域“十一五”研究攻关的主题与重大专项报告。
面对满天星斗,马世俊心里很踏实:“小星星,真勇敢,唰的一声飞上天,眨眼十万八千里,围着地球转圈圈……”
儿时的梦想终于实现。

来源:人民网科技


相关推荐 换一换

  • 林镇南
    0
    ??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