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产业迅猛发展,全球智慧城市建设也步入到日新月异的快车道,如何引导、规范、统筹智慧城市建设、避免遍地开花各自为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智慧城市联合实验室首席科学家万碧玉指出,标准要先行。他说,标准主要解决项目建设的验收依据,以及系统的互联互通。
标准化引领智慧城市高效发展 避免遍地开花各自为政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标准二部主任戴红指出,智慧城市正成为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创新发展新动力,其重要意义从国内至国外都日益凸显,从而需要标准化支撑和引领,使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能够有效整合资源、形成统一规范、提供安全保障,确保城市建设与服务质量提升,实现最佳秩序和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吕卫锋教授看来,智慧城市标准化推进有着三个重要价值:一是统一业界对智慧城市发展认识;二是让智慧城市‘神经’网络实现统一、协作,即通过联接与交互将不同设备在智慧城市的大脑与肢体之间形成高度响应的机体;三是能够通过标准的力量,吸引到一大批创新企业实现智慧城市合作生态繁荣。
智慧城市国际标准化进展情况标准化是智慧城市的基础性工作,是推动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用的关键,是推进全球各国智慧城市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技术保障。中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西班牙、美国、英国等国家也已启动智慧城市标准体系规划、路线图制定和基础标准研制,并在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智慧城市标准化。
中国高度重视智慧城市标准化建设,在标准化统筹规划、工作实践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2008年到2010年,智慧城市的发展理念逐步形成,智慧城市的标准化工作正式开始启动。2011年到2013年,发改委、网信办等25个部门成立智慧城市健康发展部际协调工作组,标准委成立智慧城市标准化的总体组,推进整个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2014年至今,在标准委的领导下,着手解决标准化顶层设计问题,从智慧城市多个维度分析研究形成智慧城市的标准体系,并对三千多项现有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联名标准进行梳理,建立涵盖七个方面的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的框架。
2017年世界标准日,国家标准委又集中发布《智慧城市技术参考模型》《智慧城市评价模型及基础评价指标体系第1部分:总体框架及分项评价指标制定的要求》《智慧城市评价模型及基础评价指标体系第3部分:信息资源》和《智慧矿山信息系统通用技术规范》等4项国家标准,
2018年,我国“智慧”标准建设进入关键期,标准建立将为智慧城市发展提供更多便利。据相关人士透露,2018年预计还将再发布10多项标准。但是这种智慧城市国家标准是基础的、通用的,对于全国各地不同各市,都要因地而异,结合自身实际,形成自己的模式和指标,制定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标准、互联互通标准,以及政务云、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安监、智慧水务、智慧医疗、智慧治理等领域的专项标准,做到“一城一策”,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力智慧城市建设。
结语:制定标准是一项非常繁重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所有参与方共同努力和智慧奉献,比如政策层面引导和组织、行业内各大专家、学者分工协作、各城市积极参与、各类协会、商会、企业、金融机构支持……安防企业作为智慧城市建设重要一环,肩上担子沉重,要学会化压力为动力。
(本文据中国新闻网、《技术与应用》、城市通卡、企业网、论文网、新浪财经、经济日报、物联中国、中关村在线、IT一珏、中国日报信息整理,中国安防展览网编辑,个人转载)
特别声明:本文及配图均为科界自媒体用户上传,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平台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