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天虎:深化改革,打出创一流期刊组合拳

科技工作者之家  |   2018-04-04 09:55

编者按:

近日,中国科协召开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主编座谈会,共同探讨我国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重点、难点问题。会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监事长,《机械工程学报》《中国机械工程学报》主编宋天虎等专家作为特邀专家做了精彩发言,现摘录其部分精彩内容,以飨读者。


刚才各位专家在搭平台、定方向、找抓手、建一流科技期刊等方面提出了好建议,我会好好学习。我所从事的机械工程领域与大家的情况差异比较大,因此,我从操作层面谈几点建议。

支持具有影响力的品牌期刊创办系列分刊

发达国家申请创办系列分刊时大都采取登记制的模式,主办者可以根据学科发展情况及时创办系列分刊。例如英国机械工程师学会创办的著名“会刊”系列,共计18本,几乎全部被SCI收录。在原有品牌的带动下,新的分刊起点高,能快速达到较高水平,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学术影响力,形成良性循环,让学术期刊真正起到永不闭幕的学术会议的应有作用。

鼓励集团化、规模化运营与发展

目前,国内现有期刊由于承办单位、期刊号的属地化、部门化管理等问题,受行政体制的影响较大,实现统一协调管理十分困难。因此导致同一学科领域的科技期刊种类繁多,学科布局缺乏总体规划以及资源的浪费。

当今,很多发达国家的期刊运营都采取集团化的模式,比如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目前拥有31种机械工程领域内不同学科的科技期刊,其中有25种都已被SCI收录,各期刊的学科领域互不重叠,平台共建,资源共享,非常有利于凝聚同行作者、读者,有利于各个期刊的快速发展。

鉴于上述,我们建议鼓励推进我国科技期刊集团化、规模化的运营发展模式。

推进科技期刊更加积极的为中国科技创新发展服务

由于针对科研人员乃至科研项目的评价体系导向问题,我国的优质稿件外流现象非常严重,这也是我国科技期刊影响力偏低的一个主要原因。要积极促进科技工作者把论文发表在国内刊物,进而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我国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助力《中国制造2025》,推动制造强国的顺利实施。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科技期刊评价体系的唯指标论,也致使很多科技期刊为了提高影响因子而采取减少刊登论文数量或者购买高影响力论文等行为,这些都偏离了科技期刊办刊的宗旨和目的,科技期刊应该是一个国家文化和科技软实力的重要载体;是对科研方向和知识产权的一个记录;是科技成果和人才成长评价考核的重要依据;更是科学技术提高和发展的重要传播渠道。

建议今后科技期刊的评价体系,既要考虑刊登论文的质量,也要关注刊登论文的数量(信息量)。要引导、鼓励我国的科技期刊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为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服务上来。

强化对外合作,形成受益一体化格局

目前,我国很多科技期刊都与国外出版商合作,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部门,一是导致了各自合作的内容差别很大;二是出现了很多利益受损现象;三是存在信息安全隐患。既然大家都与国外机构有合作,又都是科协所属学会,科协有权利也有责任把它们统一起来。科协作为期刊主管部门之一,要统一对外合作的内容和相关条款,当然也要兼顾每个期刊的个性化发展原则,形成一个共同受益的一体化发展格局。

作者:宋天虎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监事长,《机械工程学报》《中国机械工程学报》主编

责编:李雪

文由科界平台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来源:“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界APP。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界平台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科界小助手联系。

相关推荐 换一换

  • 冯永成
    0
    新时代需要中国有更多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
  • 王朋云
    0
    ?
  • 宗磊
    1
    霸天虎 集合?
  • 金丽
    0
    ??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