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先介绍了贵州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现状,并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内部条件分析了这一现状的形成原因, 借鉴国外金融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功经验,总结国内已经建立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的典型做法,在贵州构建一个政府、银行、保险多方参与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
近年来,贵州的科技产业有了长足发展,2008年——2013年间通过支撑计划、火炬计划、星火计划等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贵州省累计投入科技资金56.89亿元,实施项目带来新增产值年均增长10.41%,净利润年均增长28.01%。截止到2015年第一季度贵州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587.86亿元,同比增长26.7%。但从经济发展的整体形势来看,贵州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仍处于落后地位,科技对全省经济的贡献率仍不足,要想实现贵州经济的腾飞,加快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显得日益重要和迫切。而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最为活跃、最具经济发展潜力的实体,因此,贵州省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将取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
一、贵州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与成因
随着国家对科技产业发展的大力推动及一系列支持科技型产业发展的政策相继颁布实施,科技型企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支持。但从政策的推行效果来看,绝大多数金融资源都流向了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大型科技企业,像贵州这样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仍然难以获得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支持。在贵州94.4%的中小企业现阶段都存在资金短缺问题,2011年以来92%以上的中小企业都向银行申请过贷款,但贷款获批的比例不是很高,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的资金更是少之又少。另一方面,在可以得到银行贷款支持的情况下,放贷过程中的担保、承兑汇票及保证金等相关手续的存在,使得银行贷款融资的综合成本达到12%以上,大部分科技型中小型企业根本负担不起这样的融资成本。银行的信贷供给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之间存在巨大的缺口,这已成为制约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致命因素,也是制约贵州实体经济成长的关键因素。这当中除了贵州的商业银行在经营中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重视程度不够外,与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条件关系极为密切。
1.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轻资产
在贵州,目前金融机构信贷模式仍以传统固定资产抵押贷款为主,而大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基于技术和知识发展起来的,无形资产所占比例较高。企业最核心的资产就是知识产权和专利技术等软资产,缺乏可以抵押的有形资产和固定资产,这使得银行在无实物抵押的情况下不愿贷款给科技型中小企业。而企业的生产设备、知识产权、专利技术等又存在着价值不确定性、估价困难、处置不易等问题,使得金融机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难以掌控和化解,信贷投放动力明显不足。
2.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高风险性
科技型中小企业虽然大多具备发展迅速、经济活力旺盛、创新力强的特点,但大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都存在着注册资本少,自有资金不足,管理不规范、信息不透明、人员变动频繁等问题,经营稳定性较差。同时,科技型中小企业轻资产、少抵押的状况,又表明了企业自身抗风险能力比较差,可以说在信贷市场上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远远高于其他企业,毫无融资优势可言。出于保证信贷资金安全的考虑,金融机构在贷款业务上必然更倾向于风险低且稳定的其他类型企业。
3.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短期投资效益不显著
虽然从长远意义上来说,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和新亮点,但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短期内对贵州经济的提振作用远不如扶持商业、服务业中小企业的成效显著。而且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生命周期来看,无论是在初创期还是成长期、成熟期都需要大量的信贷资金支持,对于金融资源原本就比较稀缺的贵州金融机构而言,更不会将需要长期大量投入而短期内又得不到很好经济回报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重点关注对象。
总的来说,主要是风险因素的存在使得贵州金融机构不愿意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消除了贷款的风险因素,也就打消了银行的后顾之忧,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就能得到足够的金融支持。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的建立成为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有效途径。信贷风险补偿机制是以一套行之有效的,能最大限度地弥补银行已发生的信贷损失的规章制度为核心内容的运作机制,是消除信贷资产存量风险的有效手段。为保证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的良好运转,在构建贵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之前,我们先来学习和借鉴一下国内外科技金融持续发展的经验模式,这对保障贵州科技金融事业稳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金融支持科技发展的经验
(一)国外金融支持科技发展的成功经验
1.美国的硅谷银行模式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为发达的资本市场和风险投资市场,形成了以科技产业、风险投资和科技银行相互联动的较为成熟的金融科技创业市场。硅谷银行是世界上第一家商业化运作的科技银行。它主要服务于软件与互联网、电子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等新兴行业,客户主要是风险投资机所投资的科技企业。一方面,硅谷银行以低利息吸收风险投资机构或企业客户存款,再以较高利息向科技型企业发放贷款,从而产生高的净利息差,保证了银行传统的债权收益;另一方面,硅谷银行直接或间接投资科技型企业和风险投资机构,分享科技型企业的股权增值收益。同时,硅谷银行要求其发放贷款的企业必须将资金存放在硅谷银行,从而可以有效地监管的企业资金流向和使用情况。凭借在熟悉领域的专家团队以及与风险投资机构的紧密合作,硅谷银行成功获得了科技型企业的风险溢价,并实现了相应的风险控制。
2.英国的科技担保模式
2009 年,英国政府提出企业融资担保计划(EFG),为具有轻资产特点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融资担保,营业额在 2500 万英镑以上的企业在政府担保的前提下,可贷款 1000 英镑到 100 万英镑不等。对于逾期未支付贷款的科技企业,有权获得商贷利息作为补偿。同时对于个人及法人组织根据其投资与社区金融机构的资金多少,有不同额度的税收减免,从投资之日起四年内每年减免5%,这就为中小型金融机构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来源,从而保证了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满足。
3.日本的风险投资模式
风险投资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具有较大潜力的企业中的一种权益资本,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风险投资开始在日本出现,20世纪末,日本建立和完善了二板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相应降低了市场准入条件,畅通了风险投资的退出渠道,大大提高了风险投资的积极性,风险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成为推动日本高新技术领域发展的重要力量。
发达的资本市场和成熟的创业投资市场,以及完善的信用评估和知识产权估价机制,再加上发达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为数众多的极具发展潜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因素保证了上述发达国家金融与科技之间的良性互动发展。然而,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尤其是创业投资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科技信用体系也不完善,这使得我们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的成功经验。在目前我国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体系中,金融对科技的支持主要还是依靠商业银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贷款。为提高银行贷款的积极性,分散银行科技贷款的风险,各地纷纷建立了科技贷款风险补偿基金。
(二)国内的科技贷款风险补偿
目前我国各地方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进行补偿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是贷款风险直接补偿模式,即按照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净增额的一定百分比对银行进行风险补偿,这是地方政府最常用的融资风险补偿模式。具体做法是如果银行发放给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贷款形成了坏账,政府要承担贷款损失的20%—40%,以减轻银行的损失。
第二种是贷款贴息模式,即地方政府针对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安排专项财政资金直接进行资金补贴。具体做法是银行给科技型中小企业每发放一笔贷款, 就可以获得政府部门支付的1%—2%的额外利息,提高银行贷款的收益,从而鼓励银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贷款,提供信贷资金的支持。
第三种是贷款担保机构风险补偿模式,即各级地方政府对为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新增贷款担保的担保机构提供资金支持。具体做法是如果担保公司愿意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担保,政府给担保公司1%的风险奖励。通过担保公司的担保,分散银行的科技贷款风险,间接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
这三种方式在实际运用中, 无论是利用财政资金进行利息补贴、损失补偿还是风险奖励,其最终目的都是鼓励银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贷款,提高金融对科技的支持力度。
三、贵州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的设计构想
借鉴国外金融支持科技发展的成功经验,同时参考目前国内科技贷款风险补偿的普遍做法,再结合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自身特征,对贵州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的建立作出如下构想。
1.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的构成
积极探索建立“省市财政出资为主,区县财政出资为辅,镇(街道)财政为补充”的信贷风险补偿资金分担机制。一方面各级财政共同出资有利于扩大风险补偿资金来源,保证风险补偿资金的供给;另一方面又可以推动各区县政府加大对本区域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培育力度,共同创造有利于贵州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融资环境。
2.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的支持对象
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的支持对象必须是经认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其主营业务符合贵州省产业发展导向,主要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较高科技水平的处于创业期或成长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目前,贵州的高新技术产业主要是装备制造业、民族制药、化工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
3.科技评估体系的搭建
由省科技厅、财政厅、工商局、行业协会等相关部门联合成立科技专家评审工作组,对区域内有融资需求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审核遴选,建立贵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目录库”,只有进入目录库的企业才能成为银行的贷款对象和信贷风险的补偿对象。同时与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合作, 对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主要财务数据、偿债能力、企业经营情况进行相应的综合判断和分析,形成信用评级报告,为银行贷款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政府部门遴选企业重点考察项目的先进性和企业生产活动中科技含量的判定,评级机构则重点考察贷款企业的市场发展前景、盈利能力和贷款资金的稳定安全,两者相互补充,尽量解决银行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4.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是核心资本的特征,对已获得优质知识产权、发展前景良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担保融资。具体运行过程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向担保公司申请担保,经过审查同意进行担保后,担保公司与企业签订担保协议,企业将知识产权质押给担保公司,并在知识产权局办理质押登记。然后,担保公司将担保金存入银行,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
5.科技保险的介入和推广
通过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履约保证保险、高新技术企业财产险、高管及核心研发人员团体意外伤害和重大疾病保险等科技保险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在贵州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经营模式中引入保险公司这一风险分担主体。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投保科技保险,降低企业的贷款风险。考虑到保费支出会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本,为鼓励企业购买科技保险,省政府可以对投保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一定的保费补贴,并配合科技保险保费按照150%的比例税前加计扣除的优惠税收政策。
6.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的管理和运营
科技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在贵州省政府指定的银行开立独立账户,实行专款专用。原则上基金只能用于补偿银行的贷款损失,其收益也只能用于充实基金。基金由省科技厅主管,负责基金的审批和使用监督,编制管理办法,并向省政府报告基金年度使用情况及效果。省审计厅负责基金的专项审计工作,对基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审计。
贵州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的具体操作过程为:首先,由科技专家和信用评级机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科技评审和信用评级;经过评审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向银行申请贷款和向担保公司申请担保,由担保公司和银行对企业进行调研审核,形成调研报告;在担保公司同意提供担保、银行同意放贷后, 银行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担保机构分别签订《借款合同》、《保证合同》,科技型中小企业与担保机构签订《担保协议》,然后银行对企业放贷,同时要求企业根据自身的风险状况购买相关的科技保险产品。若贷款到期科技型中小企业不能还款,首先由保险公司按保险合同对企业进行保险理赔,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然后由银行运用法律手段进行抵押变现、担保追偿,这是风险补偿的第一道防线。最后剩余的贷款损失由银行提出申请,省科技厅进行审核后,用科技信贷风险补偿基金进行代偿。
通过上述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的建立,希望实现贵州省财政科技资金的循环使用,通过信贷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引导和撬动银行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贷款,为贵州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融资环境,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课题组.金融与科技融合模式:国际经验借鉴[J].南方金融.2015(3).
[2]顾海峰.银保协作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补偿实现机制研究[J].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4(4).
[3]赵玉珍.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及其破解模型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9).
[4]王军.政府主导的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实践:菏泽案例 [J].金融发展研究.2012(7).
[5]谢科范 陈龙.企业自主创新信贷及担保风险补偿政策效果模拟[J].科学管理研究.2013(10).
[6]黄卫华. 中小科技企业融资方式及其创新[J]. 学术交流.2003(11).
[7]蒋玉洁 徐荣贞. 自主创新型企业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银保协作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补偿实现机制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2007(11).
[8]徐苏江. 借鉴硅谷银行模式支持高科技企业发展[J]. 金融博览.2010(6).
[9]赵昌文 陈春发 唐英凯.科技金融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9.
[10]赵昌文.企创新型企业的金融解决方案———2011 年中国科技金融案例研究报告[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11]谢冰 蔡洋萍.科技型中小企业立体式融资模式创新研究[J]. 财贸研究.2012(2).
[12]朱朝晖.信息不对称与研发活动的信息披露 [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4).
[13]陈蕾.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分析[J]. 投资研究.2013(10).
[14] 陈玉荣.科技型中小企业各生命周期阶段的特点及融资策略[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7).
[15]贵州省科技厅网站.2014年度贵州省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
来源:贵阳市科学技术协会
原文链接:http://www.gykp.cn/c7792/20160906/i1092949.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