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发布《大学生使命担当调查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58%的大学生希望成为职场精英,仅有15%的大学生希望成为专业领域内的一流专家。
有专家表示,从社会对学术型人才的需求看,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所有大学生能有10%选择从事学术研究,做一流专家就已经不错了。
在任何时代和国家,学术研究都是一项小众的事业,而由于其代表着人类追求自身认知极限的特点,从事学术研究的往往是人类社会中最有天赋、最有毅力,并且最具情怀的一部分人,而这一部分人也注定是社会的少数。因此,人群中的少数人选择以科学研究为业本无可厚非。
笔者认为,真正需要引起社会和科学界关注的不是极低比例的大学生希望成为专业领域内的一流专家,而是越来越少具备成为一流专家潜质的大学生选择以学术研究为业。
在笔者近年的采访过程中,不少教授、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表示,现在已经很难再招到学术潜力和学术功底都比较好的研究生了,研究生生源的质量正在呈现下滑的趋势。
由此观之,研究生的“质量”而非“数量”才是导师们关心的问题。而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兼具天赋和潜力的大学生们从功利角度出发,纷纷从就业和薪酬的角度选择专业和职业发展道路。而这,才是我们学术梯队建设中真正面临的困难。
如果仅仅从树立理想的角度干预大学生们的选择显然是不符合人性也收效甚微的。因为人首先要生存,才能谈到发展。毕竟学术研究的职业很少能带给人大富大贵。
如果有一天,从事学术研究的收入足以保证一个青年人过上稳定和体面的生活,选择以学术为业也许会少很多障碍。
来源:中国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