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最大的民生

科技工作者之家  |   2018-02-13 17:19

作为经济学者,我在看十九大报告的时候,当然更关心的是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增长的问题。这些年讲到经济增长的时候,人们好像并不总是欢欣鼓舞,而是充满忧患意识的。你心里面可能也会有疑问,持续了40年的经济增长还会继续下去吗?随着经济的继续发展,会不会带来资源的匮乏?环境的压力会不会越来越大?增长会不会有极限呢?未来的生活会不会持续变好呢?我想从几个方面谈谈我的体会。 

科学技术是经济持续增长的核心要素 

首先你要关注的是,到底是什么因素推动了经济的持续增长?人们的忧患有一定的道理,但实际上我们也发现情况并不完全是这样的。

今天地球的人口已经超过了75亿,但是从整体来看,我们的生活却变得越来越好了。这得益于技术的发展,而不是资源的简单投放。因为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持续推动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了。

我觉得咱们中国人是非常明白这个道理的。在这次十九大的报告中,有多次提到互联网、提到创新的驱动。我的体会是,我们中国对技术创新、商业转化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技术创新和商业转化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动能,而这也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律。

经济发展与民生政策可相辅相成

我的第二个比较深刻的体会是,经济发展、技术创新和民生这三者是可以相辅相成,是可以融合在一起的。过去人们常常有误解,认为这三件事情,也就是经济发展、技术创新和民生是有冲突的,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的过程当中,我们不得不有所取舍。

比如我们一谈到民生自然就联想到保就业,既然要保就业似乎就得把科技创新的步子放得慢一点,对低端产业给予的保护多一点。这是因为人们总会担心高科技的发展会替代一些工作,会带来失业。

比如今天人们就经常讨论,人工智能的进步会不会替代许多人的工作。

再比如,我们一谈到经济发展,自然也就会想到资源耗散和环境破坏、污染的问题,自然也会想到人口爆炸带来的资源紧缺。

问题是技术发展带来的经济增长,真的不能是绿色的吗?如果你读了十九大报告,你就会发现有一个明确的观点,那就是经济发展、技术创新和民生政策都是并行不悖的,甚至是互相促进的。

十九大报告里面有这样一句话:“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现代技术、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其实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同样我们不仅要看到经济发展带来了环境问题、人力资源结构的问题,而且更要看到,问题的解决也同样要依靠技术的创新,也就是说创新能够最大程度地促进民生。

而在十九大报告里面恰恰就提到,“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我想其中的含义就是以技术创新驱动的发展才是民生得以改善的基础。

这种例子在我们身边就有,比如滴滴出行这家这几年才兴起的互联网科技公司,它就做到了高端消费的创新和引领绿色低碳融合的发展。互联网约车的出现,让“拥有一辆车”这件事情变得不再重要了,它共享了大量出行的汽车空置的座位,它实现了出行的平等化。

我常说,过去人们分为有车的人和没车的人,有和无是一和零之间的区别,而有了互联网约车以后,这个有和无之间的区别被抹平了,变成了多与少的区别。有车的人一年可能用上200多天;而没车的人根据需要也可以用上几十天、100天,甚至200天。有车的人和没车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讲贫富差距收窄了。

这就像我们过去经常看到有人炫耀自己有一块名牌手表,但是现在这样的人变少了,为什么?因为技术的发展,我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去记录时间、去读取时间,当人们不需要拥有一块手表才能知道时间的时候,拥有一块手表的需求也就大大下降了。

根据滴滴公司提供的数据,快车、拼车累计共享了近2.8亿个闲置座位。滴滴平台的顺风车和拼车服务,全年减少了144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4800万棵树一年吸取的二氧化碳量。现在滴滴平台还有26万辆新能源汽车,占比达到全国新能源汽车的20%,这是增加消费和绿色低碳融合的很好的例子。

与此同时,滴滴公司还帮助解决了就业问题。去年全国有2100多万人在滴滴平台上获得收入,帮补了家用。这么多人通过一个新的技术平台,实现了多种方式的就业,不仅减小了贫富差距,还带来了社会的稳定,而社会的稳定反过来又会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技术的普及没有国界,中国模式可为世界提供方案

接着这个例子,我还想谈我第三个体会,那就是技术的普及是没有国界的。世界各国都不缺乏创新,也都不缺乏企业家,为什么滴滴这样的互联网公司,可以在中国形成这么大量的创新和影响呢?当然一方面我们有一个很大的市场,在技术的商业化方面有很大的优势。

过去我们生产一种产品,只要在生产线上仔细地打磨,做得尽善尽美之后就可以推出市场,让消费者享受,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但今天这个时代很多产品是没有办法先打磨好再推出的,它需要先推出、先试用,靠大数据来喂养才能慢慢长大、长结实、长丰满,而这样的技术产品在中国市场投放就会享受到巨大的优势。

今年暑假我在法国,曾经听过一家公司介绍他们的自动驾驶系统。这家公司非常自信,说他们的技术很厉害,在很多学校和医院有定点的实验场所。但咱们细问之下就发现,他们没有自己的地图技术,他们只是在封闭的区域进行实验,而且缺乏来自真实使用场景大数据的积累。只要缺了这两点,自动驾驶系统是不可能完善起来的。

而反过来,中国的互联网约车公司,不仅有自己的地图系统,而更重要的是有大量的用户数据,他们绘制的不仅仅是物理的地图,而是人们活动密度的地图。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完善新时代的技术产品。

不仅这样,在大数据积累的基础上,技术人员还可以进行二次开发,比如滴滴公司正在研制的智能信号灯系统。

2017年年初,滴滴在济南上线了国内首个以浮动车轨迹作为数据基础的智慧信号灯系统。这一技术后来又在武汉、成都、苏州、贵阳等城市进行了普及。在济南一个月内,大明湖区早晚高峰期的交通延误时间下降了20%。

这种智能信号灯系统一旦取得成功,不仅可以应用到我国的各大城市,而且也当然可以应用到世界范围内的各大城市。

不仅如此,根据每个城市不同城区出行需求的密度,滴滴公司还可以对一个城市的功能性边界和行政边界作比较。从大量的实时数据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城市里人们的活跃范围跟它的行政边界是否吻合,城市的规划是否合理。这些都是充满了大量潜能的拓展性研究。

而在另外一方面,很重要的是政府的监管智慧,那就是“让子弹飞一会儿”的监管智慧。我们政府所倡导的是先行先试,让新的技术发展一段时间,看清楚了发展的趋势,看到了问题再进行治理,这是一条宝贵的中国经验。

互联网约车刚出现的时候,出租车司机利益受到了伤害,希望政府出面保护。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就会把初露萌芽的商业机会给禁止掉。但我们国家的管理部门并没有做简单的决策,并没有一禁了之,而是选择了允许尝试,选择了“让子弹飞一会儿”,这给创新提供了巨大的尝试空间。

创新发展才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

总的说来,我认为十九大报告给我们指出了一个正确的方向,那就是创新发展才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而创新发展是完全能够和民生工程、绿色低碳融合起来互相促进发展的。

而中国政府的治理经验——让子弹飞一会儿,让新生事物发展一段时间,再来总结经验、再来定制规则,也给技术创新、商业转化带来了巨大的空间。而中国庞大的市场规模为完善新的技术产品提供了最好的实验场所,而这些日益完善的技术产品一旦取得成功,往往可以投放到世界不同的角落,迅速产生应用的价值

简单来说这是一种关于创新的中国模式,以及它所提供的世界方案,而这当中最核心的要点是要搞好民生,而搞好民生,最重要的就是要依靠创新了,所以创新是最大的民生。 

作者:薛兆丰(北京大学法律经济学研究中心联席主任)

来源:人民论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