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外部的磁环。
至本世纪中叶,太阳向地球辐射的热量将减少,虽然这可能对延缓全球变暖有一定影响,但不会从根本上影响人为引发的气候变暖趋势。科学家们认为这种现象源于太阳磁场的周期性减弱——太阳黑子形成频率降低,减弱的紫外辐射使其无法到达星球表面。
日前,一支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物理学家Dan Lubin领导的团队,首次对下一次极小期时,太阳辐射温度有多低进行了预测。据Lubin等预计,在此次极小期里,太阳的紫外辐射将比11年周期的最低值还低7%。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天体物理学快报》中。Lubin表示,由于他们有了基准,因此可以对气候模型进行更精确的模拟,以更好的了解太阳紫外辐射变化如何影响地球气候变化。
在实验中,Lubin和他来自加州大学天体物理学和空间科学中心的同事David Tytler以及Carl Melis一起,追溯并分析了近20年国际紫外线探测卫星计划所收集的数据,得出了前文的预测值。他们还对比了太阳与其类似行星的辐射情况,确认了它们是否也处于极小期。太阳辐射能量减少将导致地球上一系列的变化。首先是平流层臭氧层的变薄,臭氧层变薄反过来又会导致平流层的温度结构变化,进而改变低层大气层的动力学(尤其是对风和天气模式影响较大)。这一结果最终导致的温度变化是不“均匀”的——蒙德极小期欧洲地区的气温“冻人”,而阿拉斯加和格林兰岛南部等地区温度反而有所升高。
Lubin等科学家认为,按近期的太阳黑子模式来看,未来出现最强极小期的可能性很大。尽管蒙德极小期对地球造成了极大影响,但可能到来的最强极小期或许对全球变暖有一定延缓作用,但指望其完全阻止全球变暖,几无可能。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CO2浓度大幅提高,极小期可能带来的降温效应与CO2导致的温室效应相比,实属螳臂当车。研究人员利用计算机模型对未来几十年内可能发生的极小期进行了预测,发现地球的气候正在迅速变暖。
科界原创
编译:雷鑫宇 审稿:西莫 编辑:张梦
来源:https://phys.org/news/2018-02-energy-sun-mid-centurynow-scientist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