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走向太空过程当中耗费了不可估量的资源,也集中了世界最为尖端的技术和科技的力量。”
日前,国家发改委国际交流中心主任曹文炼,在“2018太空技术和平利用国际研讨会”上的发言中指出,承载着人类智慧的太空技术,应该更好地应用到全球健康事业中。
航天技术民用化已经不是新鲜事。尿不湿、方便面里的蔬菜包,这些产品最初都是由航天技术转化而来,而我国现如今在航天技术转化民用方面,更是已经覆盖汽车、电子通信、医疗仪器等多个民用领域。
去年,我国发射了第一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这艘飞船上,搭载了多项科学实验。其中一项实验就要搞明白航天员在太空中为何会出现骨质疏松?科学家们还要开展抗失重情况下的骨质疏松新药开发。
日前,中、美、俄三国宇航员、航天科学家和医学专家等参加的海南文昌“2018太空技术和平利用国际研讨会”,就太空技术运用于大众健康医疗的方法与路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中国航天基金会理事长吴志坚认为,会议有益于中、美、俄搭建航天领域搭建合作交流的新平台。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航天医学基础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莹辉,在介绍我国家航天试验情况时指出,为大众的健康医疗作出贡献是航天医学领域的一个宿愿。
“我们一直在思考,怎样更深入地认识航天医学,我想应该更多地融合航天员的感受,融合不同学科的理论知识,融合太空探索的最新发现,这应是驱动航天医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李莹辉说。
对于开展国际合作,多位与会者都认为这是太空技术应用于医疗的有效途径。
伯纳德·哈瑞曾经是一名宇航员,现在作为美国知名医疗机构的副总裁,他同时也涉足金融投资。哈瑞坦言,远程医疗技术之所以能够发展,得益于太空技术的运用。他认为中国开展空间站建设,使中美双方有更多平台合作发展航天技术。“在这样的平台上可更好地将太空技术应用于医疗领域。”哈瑞解释说,太空医学不仅要确保宇航员生存,同时也应进一步推广,让大众受益。
俄罗斯生物医学院院长阿列克奥尔洛夫指出,俄罗斯已经成功将太空医学技术应用于大众健康事业,但依然需要新的研究投入,急需国际合作才能够促进这个领域的研究。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