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树东:《生态意识与中国当代文学》自序|绿色文学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  |   2018-01-31 00:00

没有注意生态问题之前,我对现代文明就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疏离感。关注生态问题之后,我慢慢地开始以生态眼光看现代世界,才意识到现代文明的根本弊病所在。如果人类还要继续生存于地球,那种甚嚣尘上的消费文化,那种对现代技术文明的过度执迷,那种无限追求发展和积累的狂热,就必须抛弃。

人必须重新谦逊地、简朴地、内在丰富地生存于地球上,与所有生命为友。

华彻斯基兄弟导演的好莱坞电影《黑客帝国》中,电脑人史密斯对尼欧说人类不是哺乳动物,与生物世界构不成一种生态平衡;人类是地球的一种病毒,是癌症。这话振聋发聩,可遗憾的是,我们也许无法反驳。作为人类的一员,我感到切肤之痛。

在此,我不想多说,想引用几段话,让所有能读此书的朋友也好好地想想——

北美印第安人民谣:只有当最后一棵树被刨,最后一条河中毒,最后一条鱼被捕,最后一块土地被出卖,我们才发觉:钱财不能吃。

来自西雅图的印第安土著部落首领在1854年给美国总统写信,抗议白人定居者对待北美印第安人和自然环境的方式:如果没有野兽的话,人会是什么?如果所有野兽都消失了,人就会因巨大的精神孤独而死去,因为在野兽身上发生的事情也会在人的身上发生……教给你的孩子我们一直在教我们孩子的东西:地球是他们的母亲。发生在地球上面的事情,也会落到地球子孙的头上。如果人对地球吐唾沫,他们也就是对自己吐唾沫。地球不属于人,而是人属于地球。人并不构织生命之网,他只是这个网中的一根线。他对于这张网所做的一切,也就是他对于自己所做的一切。

印度圣雄甘地:地球可以满足人类的需要,但无法满足人类的贪婪。

作家徐刚:我们不得不走向孤独。每砍伐一棵树,就增加一分孤独;每扑杀一只野生动物,便使这种孤独以滴血的方式更加深刻。与诗人时常自我标榜的小小孤独相比,人类面临的是没有能源、没有绿色、没有云雀和牵牛花的巨大到生存足以被威胁的孤独!人最怕孤独。人又一手造成了此种巨大的孤独!

作家王英琦:让我们怀着虔诚之心,向地球母亲深深忏悔吧!让我们恢复对神圣的太阳、月亮、星星的敬畏感吧——让我们挚爱每一棵树、每一根草、每一条河流、每一寸土地、每一个有情众生吧!愿“生态宗教”,成为全人类的共同宗教。

我希望,对中国当代文学(1949—2005年)的生态意识的梳理和研究这项工作,能够在危如累卵的现代世界里起到一点积极作用。

转自:中国作家网

作者:汪树东

原文链接:

http://www.chinawriter.com.cn/zxyd/2011-04-12/264.html

整理/绿色文学组委会  审/任小东  编/Angel

来源: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

原文链接:http://www.cbcgdf.org/NewsShow/4854/4383.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