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发文,挑战现有恒星形成理论

科技工作者之家  |   2018-01-16 15:27

9ed2a0.png

▲图片来源: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

近日,《自然》发表文章,对现有的恒星演化理论提出了挑战,这篇文章是基于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收集的数据而撰写的。该文作者之一的Gilles Fontaine教授说道:“我认为,在未来的几个月,恒星天体物理学家将不得不重做他们的计算。”

“我们能够精确地描绘一颗脉动白矮星的内部,就像我们把它横截切开来研究它的组成一样。”文章的第一作者Noemi Giammichele说道。图像显示,恒星的振动有时会一直延伸到中心。

白矮星是宇宙中近97%恒星的核心残骸。当恒星慢慢死去、表面温度下降时,它便以白矮星的形式存在,并会经历不稳定的振动周期。这些深层次的振动(星震)是看到这些恒星残骸内部的关键。

在地球上,用望远镜能隐约可见距离地球1375光年的白矮星KIC08626021发出的光。开普勒望远镜则可以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进行持续观测,从而绘制更详细的图像。由于蒙特利尔的研究人员能够使用太空望远镜,所以他们得以仔细观察这颗与地球差不多大小的小恒星及其振动。

全世界有近300名专家专门研究白矮星。Giammichele最初的目的是验证在这最后阶段的恒星的生命周期理论。这个理论被证明是正确的,但是该小组意外地观察到了一些惊人的发现。

在观测这颗位于天鹅座和天琴座边缘的恒星时,研究者发现其碳氧核心的大小是理论预测的两倍,因此必须做更多的工作来证实这一结果是否只是个例外。虽然KIC08626021是第一个被开普勒望远镜发现的脉动白矮星,但是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大约60颗相同情况的恒星被发现。

这篇文章是Fontaine教授在《自然》发表的第四篇论文。早在1978年,他就通过对恒星演化理论的透彻理解,瞥见了确定白矮星内部结构的前景。他说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我们无法获得高质量的图像,因为地面望远镜给我们提供这些天体的图像并不精确。然后我们必须创建分析工具、软件等等。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找到合适的人来实现这一目标。”

参考文献:N. Giammichele et al. A large oxygen-dominated core from the seismic cartography of a pulsating white dwarf, Nature (2018). DOI: 10.1038/nature25136

科界原创

  编译:Coke 审稿:alone  编辑:张梦  

来源: https://phys.org

相关推荐 换一换

  • 孙广文
    0
    开普勒望远镜则可以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进行持续观测,从而绘制更详细的图像。由于蒙特利尔的研究人员能够使用太空望远镜,所以他们得以仔细观察这颗与地球差不多大小的小恒星及其振动。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