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植物科学最前沿
大豆 (Glycine max) 起源于中国,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粮油作物。开花期和株高是决定大豆产量的重要农艺性状。开花基因APETALA1 (AP1) 是MADS-box转录因子家族成员之一,在花发育的ABC模型中是A功能基因,具有决定花分生组织分化以及花瓣、萼片分化的生物学功能。但是大豆中的AP1基因的生物学功能仍不明确。
近日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在线发表了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分子遗传与进化创新研究中心孔凡江/刘宝辉团队题为“Soybean AP1 homologs control flowering time and plant height”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敲除gmap1 的大豆四突变体植株出现花形态的改变,主茎节数及株高增加,开花期延迟的表型,而过表达 GmAP1a 的大豆植株出现主茎节数减少及株高降低和早花的表型,表明 GmAP1参与调控大豆花形态发育,开花期和株高。结荚习性是影响大豆产量的最重要因子之一,Dt1是控制大豆结荚习性的关键基因。本研究分子机制解析发现GmAP1通过抑制Dt1的表达,进而调控大豆的节数。大豆ap1突变后可以增加节数,进而增加大豆的单株荚数,对提高大豆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gmap1突变体的表型
GmAP1调控大豆的花形态发育、开花期和株高孔凡江/刘宝辉团队近年来在大豆光周期调控开花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进展,进一步完善了以 E1 基因为关键节点的大豆开花分子调控网络,系统阐释了 J 基因促进大豆低纬度适应 (Lu et al., Nat Genet , 2017),Tof11 和 Tof12 促进大豆中高纬度适应的多基因进化机制(Lu et al., Nat Genet , 2020),为大豆品种适应性和产量分子育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应用基础。博士后陈丽玉,南海洋,孔令平和岳琳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孔凡江教授,刘宝辉教授和董利东讲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来源:frontiersin 植物科学最前沿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yOTY2NDYyNQ==&mid=2247497734&idx=4&sn=df2877e8600da1348de5b52014fd109f&chksm=e8bd8a18dfca030e50bf7c37a0afdf36e56aedc35e696dc8ecd36c5a67d85a102b35d0e18fe6#rd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