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DeepTech深科技
郑凡的数学人生,锚定于十几年前的印尼海啸。
2004 年 12 月 26 日,印尼海啸暴发,造成至少 30 万人罹难或失踪。当时年仅 12 岁的上海小学生郑凡,正好在读一本关于海水如何运动的课外书,书里讲到用数学知识可以预测和分析海啸。
正是这次海啸,给了他更多学数学的动力。
图 | 海啸带给人类的灾难(来源:东方 IC)
时隔多年,在 2020 年的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颁奖典礼上,获得金奖的郑凡特意在颁奖感言中,提到印尼海啸给自己带来的影响。
如今他在西班牙高等科学研究院做流体力学方面的研究,其中就包括用数学知识去预测海啸。
海啸本身是流体,所以研究海啸必须得懂流体力学。描述流体力学的运动时,可能有人觉得要用一些物理方程,但是数学家们早已把这些方程写出来了。
数学,在预防海啸方面大有可为
从数学角度来看,海啸是一种波动幅度较大的水波,也是一种灾难性海浪。此前该领域的专家们,多是在海面平静时做研究。
不过海面有时会莫名其妙地出现巨浪,目前人类尚不清楚这种浪的起因。有些船只航行在海面上,突然出现翻船事故,很有可能就是因为这种巨浪。
通过卫星观测发现,这些不明海浪的幅度远超人类想象,这预示着里面可能有一些目前人类还没有掌握的数学难点。
一般来说,地震引起的震动,可能会引发海啸或者海浪。之前该领域的研究,也多是围绕海啸或海浪的传播展开。但是人类目前面临的痛点是,海啸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 50 千米以内、里氏震级 6.5 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
而地震通常会伴有余震,余震震中可能和主震震中距离比较远,所以郑凡的研究课题是:假如两个地方同时发生地震,并且两地同时出现海啸,那么这两个海啸有多大、以及之间是否会产生相互作用。
具体研究中,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吃透流体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模型:重力波模型(Gravity wave)。该模型的历史很悠久,1959 年,剑桥大学保罗 · 狄拉克教授(Paul A.M.Dirac)从数学上证明了重力波的存在。
图 | 郑凡的研究
在流体力学中,重力波是在液体介质内、或两种介质界面间(例如大气与海洋之间)的一种波。
当一小团液体离开液面、或者进入同一液体中的不同密度区域,由于重力作用,这团液体会以波动的形式、作出摆荡动作。这种摆荡产生的波,便是海啸产生的原因。
历经一年多的研究,郑凡撰写出一篇名为《3D 重力水波的长期规律性》(Long-term regularity of 3D gravity water waves)的论文。
该论文的结论是:占据半个三维空间的不可压缩流体,会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流动。简单来说,重力波的模型在预测多个地震引起的海啸时,仍然具备相当高的精确度。
他后续打算把这项研究,真正推进到海啸预测中。据郑凡介绍,利用该研究成果,可以构建更精确的海啸模型,辅以计算机的数值模拟之后,就能更准确地预测海啸的传播规律,从而让可能受灾的地区做出更充分的应对预案。
来源:deeptechchina DeepTech深科技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NTIyODUzNA==&mid=2649594098&idx=1&sn=9ebcabd40c0c4ca4b2145158c96fcf75&chksm=876a8cebb01d05fdaf3aecb23cd2fadc2c4c8963a975270d608fe6eb0f8ab15a2a482bbbe997&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