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高分子科学前沿
聚电解质多孔膜(PPM)既拥有传统高分子多孔膜的优良性质,又具有独特的电荷效应,在电子器件、吸附分离以及生物工程等领域中都具有良好前景。传统的PPM或其混合物是由嵌段共聚物和静电相互作用驱动的多组分聚合物材料自组装而成的,并在需要时进行共价交联。但是,这类合成方法相对繁琐,且PPM的交联结构会使其失去如动态、刺激响应以及自修复等性能。因此,希望能找到新的制备方法来使PPM在结构上可逆,并且可重复使用,从而成为一种自适应的智能材料。近年来,由可逆的非共价相互作用结合而成的超分子聚合物材料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而超分子聚电解质多孔膜(SPPM)由于兼具聚电解质多孔膜和超分子材料的优点,有望成为一类全新的膜材料。但是,受限于传统聚电解质固有的水溶性及复杂的成键模式,通过常规聚电解质来制备SPPM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近日,南开大学的王鸿研究员课题组利用水分子作为交联剂,提出了一种通过单组份聚离子液体(PIL)一步制备SPPM的通用方法。实验结果和理论模拟表明,SPPM能通过水分子相连接,是由氢键诱导的PIL极性链段和非极性链段之间的相分离形成的。作者通过合理的PIL分子结构设计来调控膜的微观多孔结构,从而调节SPPM的整体机械性能。同时,该SPPM具有动态的热响应特征,可以根据热刺激来切换孔隙率。这种宏量制备SPPM的方法结合PIL结构的丰富多样性,对于发展多功能超分子聚电解质多孔膜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研究以题为“Water can Crosslink a Single Poly(ionic liquid) into Porous Supramolecular Membranes”的论文发表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




来源:Polymer-science 高分子科学前沿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NjM5NzA5OA==&mid=2651736999&idx=2&sn=fcd1ae7ea866fff87a2e7a7814558260&chksm=8b4a59e2bc3dd0f41ef1c2ac06b6d865d0a0f4c75a2c91baa52cdeeb8beeccf034544ca51bbe#rd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