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被窝里就能上网”,考验着未成年人网络保护

科技工作者之家  |   2017-12-07 17:40
20171208150839_78a002.jpg“当我们谈到互联网时,第一时间会想到的关键词是创意、创新和无限可能。很巧的是,这也是在谈及儿童时会想到的词语。”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副执行主任法图玛塔·恩达耶的一席话,引起在场听众的共鸣。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是互联网治理中的关键议题。在刚刚闭幕的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守护未来·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正是其中一个热议的议题。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早已经是全世界的共识,尤其是如何防范互联网的负面作用伤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逐渐成为全世界互联网发展领域普遍关注的话题。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未成年人接触网络的机会及成本大幅降低,不像以往要花钱去网吧,家长、网吧经营者、学校等单位或个人都比较容易监管。但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家里闲置的旧手机也能轻易连上无线网络,未成年人直接躲在被窝里就能随意上网,加上不少家长对智能手机联网的技术并不熟悉,以至于孩子长期沉迷网络却浑然不知。

目前,中国青少年网民已有1.7亿人,8岁以前第一次接触互联网的未成年人超过五成。众所周知,未成年人心智发育不成熟,容易被互联网上的负面信息蛊惑,尤其是宣扬暴力、色情、自杀等元素的互联网信息,轻则导致未成年人成绩下降、精神懈怠,重则诱发违法犯罪行为。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曾发布《互联网+时代的儿童在线风险和机遇——中国青少年宫儿童网络安全和媒介素养状况报告(2014-2015)》,报告显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移动互联网应用正在改变当代少儿的媒介使用习惯,“00后”一代已成为“刷屏”主力军,而过半家长没和孩子在社交媒体上“互相关注”。

事实证明,未成年人上网已经不必选择易被监督的网吧,也不选择体积较大的电脑,而是普遍使用体积较小的智能手机。在新技术发展的趋势之下,针对未成年人上网的法律监管必须要着眼现实,如果还以传统思维去开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注定无法取得实际效果,“被窝里就能上网”的现实考验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另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不仅涉及负面信息的治理和隔离,也涉及培养未成年人合理使用互联网的习惯。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必须立足于现实,学校应该丰富网络应有的宣传引导,网络监管部门仍然要持续开展“清网”行动,关闭涉及暴力、色情等负面信息的游戏、网站、社交群等,从数量上减少负面因素的影响。作为网络淫秽暴力信息的依存载体,互联网媒体的自律很有必要,特别是严格审核网站的友情链接、超链接,建立强大的技术力量,防止网站代码及网页被恶意篡改。

但是归根结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关键性、核心性力量还在于家长。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积极引导孩子合理适度使用网络,认真学习了解基本的网络技术知识,务必给家中的电脑安装绿色软件,防止因为网络安全漏洞导致孩子意外接触负面信息。家长要给孩子讲解互联网的两面性,既分析互联网的优点,更要分析其缺陷,避免孩子误以为互联网全部都是光鲜亮丽的,主动在孩子的意识中筑牢屏蔽负面信息的心理防线。

作者:刘勋

来源:法制网

相关推荐 换一换

  • 张刚
    0
    ?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