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脊椎所发现一种新的基干新鳍鱼类:祥瑞卢加诺鱼

中国科学院  |   2020-06-29 14:01

内容来源: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光辉在我国黔西南(贵州兴义)发现了两亿四千万年前一种新的基干新鳍鱼类化石,命名为祥瑞卢加诺鱼。祥瑞卢加诺鱼保存精美,是贵州兴义生物群(或贵州龙动物群)中稀有的鱼化石品种。它代表了卢加诺鱼类在亚洲的首次发现,将该鱼类的发布从当时分割欧亚的古特提斯海洋西缘延伸扩展到了东缘,为三叠纪时期欧洲和华南生物物种的交流提供了新的化石证据。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古脊椎动物学报》上。

自1958年命名胡氏贵州龙以来,古脊椎所研究人员长期关注黔西南的三叠纪脊椎动物研究,在这一地区发现海生爬行动物和鱼类化石。除脊椎动物外,还有节肢动物、菊石、双壳类等无脊椎动物,该化石组合被称为兴义生物群或贵州龙动物群。生物地层研究确定该生物群时代为中三叠世拉丁期,约为2.4亿年前。兴义生物群中此前已发现的鱼化石总共有13种,其中基干新鳍鱼类肋鳞鱼目4种,分别是东方肋鳞鱼、霸王肋鳞鱼、兴义飞鱼和精美乌沙鱼。此次发现的祥瑞卢加诺鱼代表了一种在该生物群以前从未发现的卢加诺鱼目成员。有感于新种化石的发现十分幸运,代表好预兆,因此将新种命名为祥瑞卢加诺鱼。

新鳍鱼类是辐鳍鱼亚纲中最大的现生类群,卢加诺鱼类则是新鳍鱼类干群中一支,以特化的头骨和特别高的侧腹鳞片而备受关注。卢加诺鱼属名源于瑞士的卢加诺湖,模式种为瓷鳞卢加诺鱼,于1939年命名。它发现于瑞士东部和南部、意大利北部和西班牙东南部中三叠世安尼期与拉丁期界线附近。此次新发现的祥瑞卢加诺鱼是瓷鳞卢加诺鱼的近亲,比后者出现约晚二百万年,它在亚洲的首次发现表明卢加诺鱼类的生物地理分布比之前认识的要大很多。古特提斯海洋可能为卢加诺鱼类由西向东的扩散提供了条件。徐光辉研究了中国新种与欧洲模式种的形态差异,并基于新种与模式种的比较研究,修订了卢加诺鱼属的鉴定特征,揭示了该属过去一些未注意到的一些特征,如存在一对眶前骨,缺少板片状的方颧骨,背鳍基部具有一狭长的裸露身体区域;尾鳍很小,与尾鳍的距离比与腹鳍更近;后匙骨丢失。该研究为了解卢加诺鱼属的形态多样性和生物地理提供了重要信息。

研究工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和中科院脊椎动物进化系统学重点实验室的资助。

wt_a42302020629170041_9c8f7c.jpg图1.祥瑞卢加诺鱼模式标本(徐光辉 供图)wt_a82312020062970042_a2bccd.jpg图2.头骨高精度平板扫描图(徐光辉 供图)wt_a52362020029170042_a87cb4.jpg图3.卢加诺鱼复原图(徐光辉 供图)

来源:中国科学院

原文链接:http://www.cas.cn/syky/202006/t20200629_4751391.s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