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断肿瘤坏死因子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抑制结直肠癌发展

BioArt  |   2020-06-23 00:51

来源:BioArt

慢性炎症一直被认为是诱导和促进癌变的重要因素。与此观点一致,流行病学的数据表明患有炎症性肠病的人比健康的人有更大的风险患结直肠癌。顾名思义,炎症性肠病和结直肠癌都发生在肠道里。这里生存着大量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近些年的科学研究发现这些肠道细菌通过代谢活动,提供免疫活性因子等方式对人体健康和疾病产生广泛的影响。肠道炎症造成的微环境变化会引发细菌群落功能的改变。而肠道细菌群落失调可以反过来加剧炎症,甚至诱发癌症。因此,以消除炎症为目的治疗理论上可以通过同时调节肠道菌落来减缓或者阻止结直肠癌的发生。

2020年6月22日,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医学院的Christian Jobin团队(第一作者为Ye Yang)在Nature Cancer杂志上发表文章Amending microbiota by targeting intestinal inflammation with TNF blockade attenuates development of colorectal cancer利用目前最有效的治疗炎症性肠炎的手段——肿瘤坏死因子抗体和阻断剂在两种小鼠结直肠癌模型上测试了肿瘤坏死因子抗体对肠道炎症,细菌群落组成和功能,以及癌症发展的影响。

wt_a32302020623121043_3590dd.jpg

作者发现在两种模型里,肿瘤坏死因子抗体都减缓了炎症和癌变发生。通过测序分析,作者发现这同时伴随着肠道细菌群落组成和功能的变化,而且有相当一部分的变化与接受肿瘤坏死因子抗体或阻断剂治疗的炎症性肠炎病人一致。

为了揭示这种治疗引起的肠道菌落变化对疾病的影响,作者使用了两种方法。一方面,作者将接受和未接受肿瘤坏死因子抗体治疗的小鼠同笼饲养。由于小鼠会食用同伴的粪便,同笼饲养使得接受和未接受治疗的小鼠肠道菌落保持一致。这种情况下作者发现肿瘤坏死因子抗体不再具有抑制炎症和癌变的效果,同时也丧失了调节肠道菌落的功能。另一方面,作者用粪便微生物移植的方式将分开饲养的接受和未接受肿瘤坏死因子抗体治疗的小鼠的肠道菌落转移到无菌小鼠体内。这种情况下,带有接受肿瘤坏死因子抗体治疗的小鼠的肠道菌落的小鼠,与带有未接受肿瘤坏死因子抗体治疗的小鼠的肠道菌落的小鼠相比,肠道炎症和癌变都明显地减弱。

这一系列的实验说明消除炎症的治疗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调节肠道菌落功能来抑制肠道癌变,而成功地调节肠道菌落又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从环境中摄入的细菌的影响。


来源:BioGossip BioArt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MzQyNjY1MQ==&mid=2652488782&idx=4&sn=4ca0518dccd4bbda4d8523db2871d40c&chksm=84e257fab395deec8ddaf13ed45b2057d1d9d20caa211f0129d5f511c694cd2f1fe5f00deb62#rd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