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物理学界瞩目的中国“超级对撞机”——“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超级质子对撞机”(CEPC-SppC)有了最新进展。记者11月12日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获悉,超级对撞机的概念设计报告将于今年年底完成,届时报告将回答该对撞机要解决哪些问题、如何建设、有何设计指标、有多大难度等问题。
“超级对撞机”是我国高能物理学界于2012年提出的面向未来的大型粒子对撞机项目,其最终规模将数倍于目前世界上最大、能量最高的粒子对撞机——建于欧洲核子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也因此,由于其耗资巨大,曾多次掀起物理学界内部的讨论:支持者认为“超级对撞机”将使中国成为世界物理学研究中心,并刺激工业技术进步;反对者则认为耗资巨大,性价比不高,且科学目标存在一定争议。
作为该项目的主要推动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表示,对任何一个大科学装置来说,预先研究工作对项目的立项和最终动工建造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就“超级对撞机”而言,他希望通过5年的努力,解决关键问题,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开建。
当然,这样一个大科学装置,对中国的工业设计、制造、加工水平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标准。王贻芳说:“我们需要的许多设备,中国现在还生产不了。”他的团队因此提出一个目标,即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项目的国产化率将高于95%,这与当前依赖进口仪器的基础研究有本质的不同。他也相信,这些相关的关键技术是未来加速器所必需的,也会在其他领域得到应用,产生重要影响。
在近日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王贻芳透露,目前设计方案和技术预研计划已基本成型,11月7日,中科院高能所联合40多家企业成立了“CEPC产业促进会”,其目的就是进一步协调相关技术的前期预研,组织联合攻关突破关键技术。
事实上,国际上对大科学装置的投入产出比有一些研究,比如用于高能物理研究的大型加速器类装置,一般公认在1∶3左右,即投入1元,产出3元。
王贻芳说,这些高达数十亿美元的投资,不仅带来了科学上的丰硕回报,也引领了技术的发展。一个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欧洲核子中心为了解决科学家之间的数据共享问题,发明了“万维网”——一个今天几乎没有人能够离开的技术。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