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中华内科杂志》2020年第5期发表了《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0年修订)》,该指南由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多发性骨髓瘤专业委员会联合制定。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克隆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疾病,在很多国家是血液系统第2位常见恶性肿瘤,多发于老年,目前仍无法治愈。自2017年版MM诊治指南出版后,三年来除了多种新药获批外,医保政策的改变及国产仿制药品的出现都为MM的治疗带来了春天。本次指南更新对于提高我国MM的规范化诊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参与指南修订的专家路瑾、李娟、陈文明等在同期《中华内科杂志》发表相关专论、解读文章,对指南的修订情况进行了介绍,主要包括:
(1)新版指南再次强调了诊断所需的检查,并重点强调了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对于适合移植患者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早期移植优于晚期移植;高危的MM患者在第1次移植后不管获得何种疗效,均应在半年内进行二次移植;去除了既往移植年龄的限制,体能状态评分为“FIT”的>65岁患者可考虑行ASCT;对移植前的诱导治疗方案进行了规定,推荐以含蛋白酶体抑制剂联合免疫调节剂及地塞米松的三药为主的方案;肾功能不全不再是ASCT的禁忌证;对移植所需的细胞数以及移植后的治疗进行了更为详尽的描述。对于不适合移植的患者的诱导治疗,除适合移植患者的方案外,也可选择马法兰联合新药的方案。在维持治疗方面,推荐选择新药维持治疗,维持治疗时间至少2年。
(2)在治疗方案中加入了含达雷妥尤单抗的方案,对于达雷妥尤单抗使用过程中关于输血、完全缓解的判定以及对微小残留病检测的影响、乙型肝炎病毒活化的预防进行了规定。
(3)去除了VAD方案(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在维持治疗中加入了伊沙佐米的维持治疗,同时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患者,主张用含蛋白酶体抑制剂的方案进行维持治疗2 年或以上。高危患者建议两药联用,不可单独使用沙利度胺。
(4)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首次进入指南,但仅限于难治复发患者的临床试验。
——原文: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多发性骨髓瘤专业委员会.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0年修订) [J] . 中华内科杂志,2020,59 (5): 341-346. DOI: 10.3760/cma.j.cn112138-20200304-00179
编辑:王丽
排版:刘凯
【来源:《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0年11期第12版】
来源:cmaxxdb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Mzg4ODE3NA==&mid=2247503174&idx=3&sn=bffb8253e68929e7d70dd4fa017ed5df&chksm=9fed1c07a89a9511411cd81457b32d70faa3e483a620a723def13e210f745f785efaac35d26d#rd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