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李淼:业内网红太少,致使科学家公众形象不立体

科技工作者之家  |   2017-11-02 18:02

写博客、出书、做音频、上综艺,过去多年,科学家李淼玩转各种跨界,转型为“网红科学家”。11月2日,李淼携新书《给孩子讲宇宙》接受媒体采访,他坦言,“十年前,我完全没想到(这种身份的变化)”。李淼希望有更多科学家加入网红行列,“正因为我们的网红科学家太少,使得科学家在公众面前的形象不那么立体”。在他看来,过去贴在科学家身上诸如“宅”、“高冷”等固化的标签应该被去掉。

20171102204727_f262c3.jpg

网红科学家李淼

不能像普通科普那样讲引力波

记者:在《给孩子讲宇宙》这本书里,您介绍了黑洞合并和引力波,如果您来讲今年10月16号发现的双中子星并合的引力波事件,要怎么给小朋友介绍它?

李淼:不能像普通科普那样讲引力波,我看过两篇介绍“双中子星并合”的文章,没有一篇让我满意。而且很多热爱科普的人跟我说,他们看不懂这些文章。在我看来,这些文章最大的问题是就事论事,而不是从有趣的点来切入。

如果让我来讲,首先会交代关于中子星的事情、关于中子星是如何发现的、发明中子星概念的是谁。我认为应该从故事讲起,再讲中子星、引力波是怎么一回事,一步步来。中间可以穿插一些新的故事,最后总结一下讲述过程提到的几个知识点,让大家回顾一下。

记者:将高深的科学知识,转化为小孩子都能看得懂的表达方式,这个过程难么?

李淼:既难也不难,对于有些人来说比较难,而对于想通了的人而言就不难。什么是想通了?就是必须把自己的认知提高一成,知道你的对象是谁,他们的特点是什么,他们如何来理解这个世界,这一点做到了的话,那么对任何人做科普都不难。

不同受众的接受方式不一样,对于小孩来说,他们喜欢听故事。喜欢把所有的东西变成故事来记住。不光我们现在注意到了这一点,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有一个《芝麻街》的电视节目做火了,他们就慢慢知道小孩儿是如何接受别人说教的。不能只讲大道理,要让他们能听得懂,一旦听不懂,注意力就容易分散了。把认知提高到这一步,做科普一点都不难。

记者:作为顶尖物理学家,为何愿意放下身段做科普工作?

李淼:应当算是我的一个转型。做科研的人,特别是理论研究的人,到了50岁以后往往有点力不从心了,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科普上其实更有效。

如果给我更长的时间,就不做科普了,退休之后,我可能做文学方面的事情,这算是不同年龄阶段利用自己最大的优势吧。

记者:在做科普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李淼: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如果一定要说的话,可能是在认知升级上。认识升级了,就知道在不同阶段,做科普的方式不一样。我觉得我现在所采用的方式是最好的,但未来可能会做得更好。

选考物理考生人数锐减不可怕

记者:相较于国外,中国顶级科学家做科普的不多。您认为深层次的原因有哪些?

李淼:真的没什么深层次的原因。现在很多科学家已经在做科普了,如像潘建伟、施一公等,不过我认为他们的科普方式不对,还没有搞明白如何科普,不论是施一公还是潘建伟,大家都知道他们研究做得好,但是不觉得他们科普做得好。

还有很多人,就是那些压根儿没有混出来的,他们不像施一公、潘建伟那么有名,但学术研究也做得很好的,没有出来搞科普。我们像是落入了一个陷阱,我们觉得一个人一生只做一个职业,而西方科学家的观点是不一样,他们会认为一个人的一生可以做很多事,可能差异主要是这个。

记者:今年高考中,新高考改革试点地区出现选考物理考生人数锐减,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李淼:我可能跟大多数物理学家的想法不太一样,没什么可怕的。理科生只要有数学的底子就足够了。如果说物理学家对于物理进入选考不平,那么生物学家、化学家怎么想?他们都是选项。我认为,所有学科都很重要,而最重要的还是数学。

记者:在您看来,从事物理研究,天赋重要吗?

李淼:不认为,在物理研究中天赋不是决定性的,用功更重要,天赋没有也不行。从事一个行当取得的成就,不是用功的程度加上天赋,而是用功的程度乘以天赋。所以,有一个因子大就足够了,但如果有一个因子为零,那也不行。

40岁以后更适合做科普

记者:科学家身上有很多标签,比如“宅”“高冷”。您被称为“科学界的网红”,您怎么看待这一称呼?

李淼:科学家做网红这件事情是挺好的,而且也值得提倡。科学家里面的网红太少了,使得科学家在公众面前的形象不那么立体。“宅啊”、“高冷”这种传统、固化的标签应该被去掉。

当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要去做网红。尤其是年轻人,应该把经历放在学术研究上,除非想退出科研这个行当,专门从事科普,那是另外一回事。从科学家角度来讲,40岁以后做网红更合适,太早了会影响科学研究,同时自己的积淀也不够,40岁或者更大一点会更好。

我自己进入科普这个行当,差不多是在40岁左右,那时在网上的时间并不多,而现在是将其当成一个事业来做了。在我看来,做科普是一个科学家年龄大了、精力不够,比较好的转型方向。

记者:您红了之后,有压力吗?谈谈作为“网红”的感受。

李淼:我觉得没有压力啊,还不够红,还希望更红一点,哈哈!一直红到进入福布斯中国名人榜,那可能会有点压力,现在一点压力也没有。

科界原创

撰文:小小

相关推荐 换一换

  • 林鹏
    0
    科学家也需要包装宣传
  • 车利锋
    0
    我国的科学家应该增加立体感!
  • 王彪
    0
    如有同感……
  • 徐如锋
    0
    ?
  • 袁国礼
    1
    ?
  • 徐兴华
    0
    ???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