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下午,记者从未来科学大奖获得者许晨阳处独家获悉,他将于明年9月前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任职正教授,同时会继续他在北京大学国际数学研究中心的工作。
在接受《科猫》专访时,许晨阳自述他一直有将数学做得更好的使命感,很幸运能够从事自己很喜欢的数学工作。同时,他鼓励对数学感兴趣的聪明的学子,不被其他事情分心,投入专研数学研究工作。
首个80后获奖得主
2016年,有“中国版诺贝尔奖”之称的未来科学大奖正式设立,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由科学家、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的民间科学奖项。
现任职于北京大学数学系的许晨阳,生于1981年,获得今年未来科学科学大奖。他是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同时也是首个“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奖项得主。据悉未来科学大奖奖金为100万美元,奖励许晨阳在代数几何学上作出了极其深刻的贡献,特别是在双有理几何与奇点及其对偶复形的拓扑结构上取得了卓越成绩。
28日下午,许晨阳接受《科猫》专访。谈及获奖,他称中国企业家和优秀企业家捐赠者把钱投入到基础研究科学当中,对大家了解科学、促进中国科学的发展,把我们国家将来建设成科学强国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许晨阳生在重庆,在成都长大,18岁就读北京大学数学系,23岁前往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念博士,2008年博士毕业,在入选中组部首批“青年千人计划”后于2012年底回国,入职北京大学国际数学研究中心。这是许晨阳开挂的人生。
作为数学家,许晨阳眼中的数学魅力妙不可言:“数学本身是一种很美的东西,欣赏数学跟欣赏最好的音乐、最好的艺术一样美妙。”
“这种美感,往往在看到别人写的论文、搭建数学结构、证明数学定理时的袭来,那一刻的内心得到极大的愉悦和满足。”许晨阳说。
学习数学过程中创造的美感也很打动人,许晨阳认为,只有会创造数学的人,才能更好地欣赏数学,创造过程中可以意识到前人是如何一点点搭建数学体系的。许晨阳称,从事数学研究,是一种不同于外界节奏很快的生活方式,需要与外界隔离,全身心投入,这是一种自己跟自己交流的生活方式。
戴着眼镜的许晨阳,身着灰色西装,讲述这些的时候从容淡定但语速飞快。
有使命感要把数学做得更好
在接受《科猫》专访时,许晨阳回忆起高中参加数学竞赛的故事。不同于经过大量训练的国家队同学,自己是出于爱好而参加竞赛,国家队的同学可能训练太多,反而影响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海外求学时期的许晨阳。
“如果要让路走得更长,还是需要更专注,够喜欢。”许晨阳称,他一直在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专注力,做出一件事后会希望自己做得更好,借此让自己达到更高的高度。但,他也坦诚这是一个很痛苦、很漫长的阶段。
作为数学家,他的天分过人吗?“数学天分只是比一般人好一些,但没有很高。” 他谦虚诚恳地评价自己。
在许晨阳的观察中,真正在数学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天赋和努力必不可分。有的人越有天赋越专注,他意识到这种天分不是每个人都有,好像是上帝把才能砸在你身上,要有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发展自己的学科方面自己也有使命感,希望自己可以把它推进更远。”
数学家的生活跟普通人并没有太大差异,许晨阳除了上课、吃饭,大部分时间都在办公室。他认为,可能最大的差别就是工作状态,不同于普通人的合作,数学家大部分时间需要一个人呆着。他自己就会经常一个人呆在办公室。
许晨阳很享受这种状态,走在路上、走神的时候想的都是数学的事情。数学已经跟他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他自述这是“一种很幸运的状态”,每天能把所有的时间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情(研究数学)上。
谈及对自己影响比较大的书,他提及了两本小时候看的书。其一是《数学精英》,讲历史上的二十多个数学家,其实里面数学的故事不多,整本书讲述的是,数学家丰富多彩的生活和对人类的贡献;还看过一本书写描写梵高经历的《渴望生活》,书中展现梵高为了艺术全身心投入的事情。
专访中,许晨阳重复着这样一句话:做创造性工作,往往需要一个人全身心投入的状态。
鼓励聪明学生从事数学研究
爱好是听古典音乐、看电影,闲暇时间也很爱看书,许晨阳自我评价为“跟一般知识分子差不多”的爱好。以前爱好运动,两年前曾因剧烈运动导致脚受伤,现在运动比较少。
许晨阳(中)在颁奖典礼上。
谈及喜好之外,他也称近些年从事基础科学的研究者并不多,因此许晨阳鼓励聪明的、喜欢基础科学的学生,不要因为别的事情分心而放弃数学。他笑言,真正喜欢数学的人不会觉得枯燥。
许晨阳也为有人担心数学不能挣钱的问题正名,如果数学学问做得好,保证在大学里有体面的生活不是问题。他表示,基础学科探索人类未知的乐趣,是其他学科无法能提供的。
对于暂时无法找到自己兴趣的学生,许晨阳建议先学习基础的学科,后来找到自己喜欢的学科,再转型。“类似数学、物理和计算机等基础学科是树木的主干,其他应用性、实用型强的学科是枝干,先有主干再慢慢摸索。”
明年将赴麻省理工任职
10月11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官方网站发布一条新闻,许晨阳将于明年秋季以正教授身份加入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
28日下午,许晨阳向《科猫》确认,他将于明年9月前往麻省理工,同时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北大的职位,“这也是国际上惯例,如果不适应可以回来”。
“到麻省理工这样一个世界顶级学府任职,有助于中国数学人才走向国际,中国人参与对于中国数学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有帮助。”许晨阳说。
据了解,过去几年中国做代数几何的研究者在增长,许晨阳表示这是一个好的现象。以北京大学为例,研究者已经从1增加到3,这些年轻人基本都是受到过国际系统培训,未来有望成长为国内乃至世界领军级的数学家。
近期频繁接受媒体采访,许晨阳直言有一段时间心理压力很大。“以前的生活方式自由自在,突然被关注了,放在聚光灯下,反而觉得很难熬,但现在想通了,这也是向公众推广数学难得的一次机会,所以要enjoy这段日子。”许晨阳说,作为数学家,有责任向社会解释数学的价值,从事数学科普工作。同时,他也希望这样可以吸引更多年轻人从事数学工作。
科界原创
撰文:樊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