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江苏省科协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万贤纲
刘加平
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中共党员。刘加平长期从事混凝土裂缝控制与高性能化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研究和工程应用,是该领域的学术带头人。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他突破了现代混凝土收缩开裂风险量化计算的理论瓶颈,创建了收缩裂缝控制、微结构优化和流变性能调控三个关键技术群,发明并规模化生产了系列功能材料,其成果成功应用于100余项重大工程。攻克了混凝土收缩开裂的国际难题,引领了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工程化应用,为土木工程建设和新材料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刘加平主持完成了“973”计划和重大工程项目等科研课题30余项,近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银奖、优秀奖各1项。兼任国际材料与结构试验联合会(RILEM)混凝土可控膨胀技术委员会主席,入选英国混凝土学会会士,具有较高的国际影响力。
▲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刘加平
凌祥
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中共党员,长江学者、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是全国传热强化与节能装备研发的著名专家,2017、2019年度中国工程院第二轮院士候选人。流程工业(石化、冶金等)用能约占我国总能耗1/3,但其能源利用率约为60%,如提升2.5%就相当于三峡水电站全年发电量,节能空间巨大。提升能源利用率,研制严苛环境下高效节能装备成为亟待解决的核心难题。凌祥围绕这一难题,取得多项重要成绩:一是在传热强化理论方面,在国际上首次提出扩缩变流强化传热理论,为高效节能装备研发奠定了理论基础。二是在节能装备关键技术方面,首次提出镍基扩散钎焊工艺,发明了扩缩变流节能装置,解决了传统装备不耐高温和腐蚀、难于大型化等难题。三是在环保装备关键技术方面,提出了玻璃冲击表面强化抗应力腐蚀和疲劳新技术,攻克了MVR高通量废水处理系统寿命短的难题,发明了油气回收的扩缩变流吸附耦合一体化新装置,解决了有机废气处理中变流量、不连续导致回收系统易爆的难题。上述成果应用于全国200多家大型石化和冶金企业的特大型耗能系统,节能减排效果显著,取得了200多亿元的经济效益。凌祥近3年主持与完成重点研发计划、重大装备产业化项目7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1),省部级发明一等奖1项(1)。
▲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凌祥
“全国创新争先奖”是继“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之后,我国批准设立的又一个重要的科技奖项,是仅次于国家最高科技奖的一个科技人才大奖。自2017年设立后,每3年评选表彰一次,共设置两个奖项,分别为先进个人奖项和先进集体奖项;每次表彰10个科研团队,授予奖牌;表彰不超过30位科技工作者,授予奖章,享受省部级劳模待遇;表彰不超过300名科技工作者,授予奖状。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共评选产生10个奖牌获奖团队、28名奖章获奖人选、254名奖状获奖人选。其中北斗导航卫星研发团队、长征五号研发团队两个航天领域团队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牌;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长征七号火箭总设计师范瑞祥等航天工作者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章。(江苏科技报)
来源:gh_1d89a2a9e771 江苏省科协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1NjU4Mzk2MA==&mid=2247490012&idx=3&sn=4482fb350257579f745c22a4fecb775a&chksm=fbc384abccb40dbd787042a309f5f7611ebc80bcf434276787a03adfcac611a0ce2ca65f4cfa&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