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阿里研究院
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其向传统经济的渗透融合,新模式、新业态不断出现,在线新经济不可阻挡。新冠肺炎疫情给传统产业带来强烈冲击,也给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的孕育和发展创造了契机。疫情防控期间,大量线下活动转至线上,涌现或发展了办公、医疗、教育、金融、物流配送等领域的新AI应用场景,孕育了在线新经济的新希望。这背后与互联网科技企业,特别是巨头的强力推动不无关系。
疫情期间涌现或获得急速发展的代表性新业态、新模式有哪些?疫情过后的在线经济发展前景和机遇如何?在线新经济存在哪些困难以及应如何应对?
01
在线办公和教育为降低停工带来的损失,疫情期间不少企业开始在线办公。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0年春节假期与假期后对比,效率办公类日均用户规模增长近4000万,春节假期后商务办公APP日均活跃用户规模较平日增长8.8%,达到1.52亿人。疫情期间,在线办公市场火爆。阿里钉钉等一站式云办公平台等在线办公软件免费向市场开放。春节后开工的第一周,使用远程办公的企业规模超过1800万家,超过3亿人使用远程办公软件,复工后效率办公类APP平均涨幅72.2%。根据百度指数,从2020年1月29日前后到2020年3月22日,远程办公、在线办公和云办公的搜索指数暴涨,多次占领搜索头条位置。在线教育方面,疫情中线下培训业务暂停给在线教育创造极佳机会。春节假期后,线上学习愈加迫切,促使以钉钉为代表的具有在线教育功能的软件在各大应用商店下载量攀升,专门学习软件的约课量和客流数也水涨船高,线下培训机构转战线上愈加普遍,线上教育平台免费送课程也比比皆是。
02
“零接触”金融服务很多行业被疫情按下了“暂停键”,但银行仍需要为大众提供金融服务,也需要为疫情后的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提供助力。疫情期间银行面临的难题是,如何在确保人与人之间适度距离的前提下,坚持为个人和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用户习惯的改变、政策的支持以及民众和企业认知的加深,促使金融机构推出线上融资、线上综合服务,推动了 “零接触”金融服务,包括零接触贷款、零接触发薪、零接触营销,也推动了金融数字科技的发展。今年1月底,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加强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服务 配合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保障金融服务顺畅,鼓励积极运用技术手段,在全国范围特别是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区加强线上业务服务,提升服务便捷性和可得性。2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金融服务的通知》,提出“提高线上金融服务效率,优化丰富‘非接触式服务’渠道,提供安全便捷的‘在家’金融服务”。3月初,全国工商联联合网商银行发起的“零接触贷款”计划,将在半年内支持全国约1000万家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农户复工复产,预计共有105家银行参与。远程化、快捷、全线上和零接触的新式金融服务,从当前来看,既满足了使用地区客户融资需求,还减少了人群流动带来的交叉感染风险,为当地疫情防控期间的客户融资和疫情防控提供助力;从长远来看,一定程度上也助推了银行业技术升级改造和服务数字化转型,倒逼降本提质增效,提升了金融科技能力和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线上金融帮助银行全方位、更有效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金融服务,确保需求者平等获取金融服务的机会。疫情消退后,各类以数字化、远程化为基础的零接触式服务,有望成为银行服务零售客户、助力企业复产的重要服务方式,成为推动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的典范、金融科技下半场的新常态,有望成为未来金融服务发展的中流砥柱。要让远程化、数字化的零接触金融服务成为常态,需要银行加强信用体系构建,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助力。“零接触”金融服务面临一个最大问题就是安全问题,一方面是指金融服务产品安全,比如所贷出的资金无法(按时按量)回收和约定的收益率难以兑现等;另一方面是线上服务让金融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保护的风险级别陡增,风险管控难度急增。03
零接触的餐饮服务和物流配送疫情促进了生活服务领域各类数字化软件(无人点餐码)的普及,孕育新的技术应用场景,比如餐饮领域的无人点餐、无人配送等。疫情期间全国各地积极鼓励企业开发推广、运用无人智能餐厅管理系统。首先,基于数据库和算法支持的智能POS+SaaS系统赋能商户归集订单信息,实时生成立体化、个性化的数据经营报告,辅助商户的线上产品设计、原材料储备、定价等经营决策;然后,后厨管理系统KMS自动分配档口、统筹订单制作、优化后厨流程、各厨位备餐信息清晰展示,菜品合计和倒计时系统提高出餐效率;最后,基于RFID和图像识别的自助结算系统,餐盘加装RFID后,食客将餐盘放置在对应区域即可秒级识别,快速生成账单,亦可通过图像识别对所选菜品进行结账,同时可以扫码观看餐食制作过程。疫情期间还探索出提供食客到店点餐码、商户“放心码”等码类服务。点餐码能关联商品的自动推荐,根据食客历史订单数据向不同食客展示不同商品,实现千人千面的“服务找人”。商户放心码能让食客在进入相关经营场所时,使用支付宝扫描店内张贴的“放心码”,授权并快速登记个人信息。通过扫码动作,建立“人—地点—时间”的完整数据关系,便于政府掌握人员流动信息和消费者建立到店消费信息。
04
远程会诊和问诊前置疫情期间,援鄂医疗队经常和原单位医院进行远程会诊,要传递大量图像,还不能有延时。远程会诊是5G网络的一个最大应用。5G远程会诊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共享,显著提升治愈率。对于轻症患者而言,利用远程技术能减少医生患者频繁接触,减少交叉感染风险;对于疑似患者而言,对疫情的恐慌产生的焦虑情绪和心理问题,远程沟通和心理援助可加强医疗关怀、有效疏导患者心理压力;对于社会而言,远程医疗节约了患者来回奔波的时间和社会成本,节约防护装备等医疗资源,稳定疫情期间医疗秩序。远程会诊在疫情过后有望发扬光大,成为常态化的做法。让全国所有的县级医院都作为远程会诊的接收终端,而优质医院都可以作为医疗资源的提供方。
05
出行认证和健康通勤码国内疫情后期,为了在防控疫情不放松的前提下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全国各地纷纷出现健康通勤码,比如杭州“健康码”、上海“随申码”、广州“穗康码”、北京“健康宝”等。同时,连接基于不同场景的健康码也不断涌现,如出行的乘车登记码、智慧防疫码,企业复工的通行码,学校的复学码,餐饮业的安心码等。这些健康通勤码在破解防止疫情传播和兼顾复工复产的两难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出健康码,也是互联网科技公司践行社会责任和担当、彰显企业科技和商业能力的机会。

方燕
来源:aliresearch 阿里研究院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NTg0NDE1Mw==&mid=2652604822&idx=1&sn=7ff405419620f024594bfc6dcb94deef&chksm=bd1d70c08a6af9d62a73aa306d78f46c5a3d3aac4fd2110eefa79c34641133356a6b098432b8#rd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