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短视频、看“清末报纸”、画思维导图……居家学习期间,一些学校除了要求日常网课学习,“奇葩”作业也与日俱增,许多家长疾呼“快被小学老师折腾疯了”。
作业“别出心裁”,且远超孩子能力,家长不得不上阵。但家长挠头,孩子“帮唱打杂”甚至“靠边吃瓜”,这样的作业意义何在?近年来,“家庭作业成家长作业”已成一大痛点,可奇怪的是,尽管家长怨声载道,但这类作业只增不减,且愈加求新求异求难,俨然成了一种教育形式主义。
明知是假,为何学校老师乐此不疲,家长也不敢明着拒绝?很大程度就在于这类作业常常披着一副“素质教育”的外衣。在这般“政治正确”之下,教育似乎就该是吹拉弹唱、标新立异、脑洞大开,老师为了硬拗“寓教于乐”的“造型”,只好在形式上挖空心思,以至于有了“数一亿粒米”“船上有75头牛问船长几岁”之类令人摸不着头脑的作业。
到底什么是素质教育?很大程度上,我们所熟悉的基础教育就是最重要的素质教育,并不需要另搞一套花里胡哨华而不实的东西。所谓人的素质,概指认知、自制、逻辑等方面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习得,更多的是文史哲、数理化等基础知识的传授,以及朗读、背诵、默写等有板有眼的传统训练。不扎马步,总宣扬“无招胜有招”,不懂平仄,只强调“功夫在诗外”,这样简单化、形式化的“素质教育表演”,是对所有人的不负责任。这种表演不但丝毫没有减负之效,反而因为了形式而形式搞得人仰马翻、疲惫不堪。
“家庭作业要回归教育的目的和功能,不能对孩子发出错误的、有害的信息。”家长代劳的“形式主义作业”,应当尽快得到清理。而从更大视野看,跑偏的素质教育亟须回到基础教育这个根本上来。扎扎实实学知识,从学校、老师到家长、学生都更多把精力放到课本和课堂上,善莫大焉。
作者:鲍南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