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海外战争

科技工作者之家  |   2018-04-28 00:00

移动支付战争早已打到了海外,支付宝的模式提供了一条可行性参考路径。

《经济学人》曾指出,中国的金融科技公司,很多产品是为了解决中国金融体系的不足而专门设计的,这导致如果想在其他市场上复制中国的成功并不容易,极大地阻碍了其全球扩张的步伐。

支付宝当年的发展的确是带领中国用户越过了信用卡的发展,直接奔向在线支付,而在出海时,支付宝和微信把人口数量庞大的印度、印尼等与中国极为相似得东南亚市场当做了首选,输出技术和成果经验。

一、投资VS当地重建

4月26日,孟加拉领先移动金融服务商bKash和蚂蚁金服共同宣布了一项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向传统金融服务未能覆盖到或覆盖不足的社区及人群提供普惠金融服务。蚂蚁金服将投资bKash,并提供技术支持。

成立于2010年的bKash创始股东包括BRAC Bank和Money in Motion,拥有孟加拉央行颁布的金融牌照,目前bKash的服务网络在城市和农村拥有18万代理点,并拥有超过3千万注册账户,是孟加拉主要的移动金融服务提供方。

这次支付宝注资的孟加拉本地钱包,已经是蚂蚁金服在境外与当地合作方打造的第9个本地钱包,这些本地钱包均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包括印度、泰国、印尼、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中国香港、巴基斯坦、孟加拉,覆盖的总人口已接近全世界总人口的一半,发展潜力巨大。

实际上,从2015年在印度市场首次成功后,支付宝不断复制这一投资合作模式。2014年10月,就在阿里巴巴赴美上市后不久,印度最大的电子钱包Paytm的母公司One97的创始人Vijay Shekhar Sharma,在其投资方赛富基金的介绍下,来到杭州与马云和彭蕾探讨合作事宜,双方达成了初步投资意向。

2015年1月,蚂蚁金服投资副总裁韩歆毅前去印度,到访印度最大的电子钱包Paytm的母公司One97,韩歆毅告诉Sharma,阿里巴巴决定不投资Paytm,但蚂蚁金服决定投资。

当年9月,蚂蚁金服再次投资,金额约为9亿多美元,投资完成后,阿里系成为第一大股东,据说二者在Paytm占股高达40%。

在当时的合作中,支付宝将自己的成长经验复制到印度。在支付宝团队的建议之下,Paytm对产品进行了改进,加入餐饮、团购、打车、电影票等生活服务场景。根据《财经》报道,在2017年4月,Paytm总用户数在全球移动支付领域仅次于微信和支付宝。

梳理支付宝海外进展你会发现,在2015年和2016年,蚂蚁金服的国际化推进都相对保守,两年之内仅仅投资了3个项目,从2017年开始步伐明显加速,三个月在韩国、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完成至少5个项目的投资或合作布局。

支付宝的模式非常明确——在当地挑选优秀伙伴,支付宝做技术标准输出,新兴市场的创业企业不用再从头开始做底层架构,包括弹性可扩容的云平台、风控系统、大数据应用。

相比之下,微信选择了以华人线下支付为主要路径,以拓宽微信支付线下场景为目标。

2014年,财付通与韩国免税店合作,以网络免税店支付的方式切入海外支付市场;2016年8月,腾讯旗下的WeChat Pay(港版微信支付)获得香港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2017年10月底,正式在香港推出支付功能。除此之外,在马来西亚微信也获得了牌照,目前正式业务尚未开展。

从我们观察来看,微信支付在线下渠道铺设,都是中文标识,也就是说,瞄准的大多是境外旅游的中国人。

根据媒体报道,在这一华人出境收付业务上,目前微信已进入25个国家。而支付宝共接入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十万商户,从全球覆盖率来说,支付宝领先。

微信选择的道路并不容易,申请当地牌照需要经过层层审批,从种种线索看来,微信希望抓住本地华人用户,根据36Kr报道,微信支付全球运营总监殷洁曾在香港科技会议上解释,“马来西亚拥有庞大的华人社区。”

二、“出海造船”VS“造船出海”

蚂蚁金服表示,他们在全球化是“出海造船”的模式,即将自己在中国经过检验的技术和商业模式输出给本地化的合作伙伴,帮助他们在所在国发展本土化的电子钱包。

“根据测算,蚂蚁会为当地合作伙伴提供蚂蚁的技术经验,最直接的好处,能为他们节省5年以上的研发成本和发展时间。这也让移动支付成为中国互联网行业少有的反向技术和模式输出,成为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帮助当地国家发展的典型案例”,蚂蚁金服表示。

如果按照蚂蚁金服的“造船”说法,微信支付采用的则是“造船出海”模式,自己申请拿牌照,在所在国家和地区去发展业务,比如在香港和马来西亚,微信支付都是自己去申请本地牌照的模式

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两种路径都有困难和阻碍:

1,微信社交红利在海外消失:微信支付在中国逐渐成长起来的原因正是因为微信在中国的普及性,但是在海外,微信支付的社交红利仍然只能在出境华人群体中产生作用。

微信本身的海外化不具备可能性——不像任何微信支付和支付宝这样的工具产品,社交产品的出海面临着文化、使用习惯以及本土社交网络等等阻碍。

相比之下,支付宝的投资路径更为可行。

有意思的是,支付宝试图通过本地合作伙伴,抓住本地的社交红利,就在3月份,蚂蚁金服与印尼Emtek集团联合推出的“印尼支付宝”DANA已经上线,将为BBM(印尼第二大聊天工具)提供金融服务。

除此之外,阿里集团整体业务在全球发展能够为支付宝带来助力,包括海外商户的发展、海外买家的发展都为支付宝越过国境发展带来了可能性。

2,牌照审批困难:微信支付在马来和香港拿下了牌照。在东南亚国家拿到牌照并不容易,能在当地拿到执照的企业大部分不是大财阀就是有背景有后台,很多本地大公司历时多年最终都没有申请下来。据说Lazada也用了两年时间申请线上支付的执照。东南亚出行独角兽Grab去年也在印尼被化为“黑户”叫停电子钱包,后来靠与OVO合作才恢复了充值功能。

如果微信支付未来继续走这条道路,势必会影响到覆盖速度,同时,在欧美国家拿到牌照更是需要经过层层审批,更为困难。

3,基础设施落后:在马来拿到牌照后,马化腾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拿到牌照之后,我们也发现当地很多基础设施还有待建设,有些银行无法提供接口。如果实现不了互联互通的话,很多进展无法进一步推动。这个工作并不那么容易。”

与此相对于,支付宝略过前期复杂的审批道路,致力于技术和经验的输出,是一条更为可行的道路。

4,收购注资阻挠:2017年1月26日,蚂蚁金服以8.8亿美元与美国速汇金达成并购协议;到了2018年1月,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公司蚂蚁金服和美国汇款公司速汇金共同宣布,因未能获得美国外汇监管局批准,相关并购事宜正式终止,蚂蚁金服还为此向速汇金支付3000万美元解约金。

这是所有中国科技企业未来在投资美国市场将会遇到的难题,就在最近,中美贸易战爆发,中兴受到美国极其严厉的惩罚,未来中国公司在美国科技领域的投资也可能会遇到更为严厉的审核。

腾讯在美国也有不少投资,2016年,腾讯收购美国游戏公司拳头(Fist)。目前暂且不知这种对中国投资的严厉审批是否会蔓延到游戏领域。

三、出海重点阿里腾讯各不同

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在海外扩张之路如此不同,跟其自身集团业务重点和优势,也是有关的。

阿里的重点是在电商和普惠金融。在近东地区,它投资了电商和支付服务提供商Paytm,还收购了覆盖东南亚的新加坡电商Lazada。在东南亚的金融科技方面,它与泰国的Ascend Money、菲律宾的Mynt、印度尼西亚的Emtek、新加坡的M-Daq和马来西亚的TNG等大公司达成了交易。蚂蚁金服在全球的投资还有,总部在美国的Moneygram和韩国的Kakao Pay。

腾讯的重点则主要在内容(大文娱)领域。在东南亚,腾讯刚全资收购泰国最大门户网站Sanook Online,并将其改名为腾讯(泰国)。此外,它也投资了1900万美元,与另一家泰国数字内容平台Ookbee宣布,双方将共同成立一家全新的数字内容公司Ookbee U,他们将专注于提供由用户生成的原创内容,目标是全方位的线上媒体公司。

不难看出,无论是腾讯还是阿里,东南亚市场都是一个重点。这个文化环境、支付习惯、经济环境和中国都极为相似的市场,一定是兵家必争之地。

从这个角度来说,输出已有的经验和技术,更具备可行性,也更具有复制下一个“中国市场”的可能性。

在中国市场竞争格局已定的环境下,大公司们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

企业科协网二维码-900.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