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伦敦商学院副院长朱利安·比尔金肖教授正在给该校学生讲授《腾讯微信的创新与敏捷》商业案例课。本报记者 田学科 摄
本报驻英国记者 田学科
当地时间5月16日下午,伦敦商学院某阶梯教室座无虚席。面对来自学院不同项目和不同年级的学生,伦敦商学院副院长、创新与创业精神教授朱利安·比尔金肖首次将中国腾讯公司微信的研发、推广和成功经验,作为典型研究案例带进课堂与学生分享。这是伦敦商学院与腾讯公司首次开展合作,把《腾讯微信的创新与敏捷》商业案例正式列入该校“战略与创新”课程内容。
伦敦商学院是欧洲著名的商学院。来自世界各地的MBA、EMBA、斯隆等课程的学生,在主讲人比尔金肖教授的引导下,对微信内部的运作机制、创新活动以及面临的挑战等进行了精彩纷呈的讨论。计划45分钟的课程,实际用时超过一个半小时。
为什么要选微信
作为福布斯“世界最有影响力五十大管理思想家”的比尔金肖教授说:“微信作为全球‘十亿用户俱乐部’的成员,是腾讯公司创新的典型代表。我们研究微信,并非仅仅因为它代表中国创新,更是因为放眼世界,微信也代表着全球创新的先进水平,是创新创业人士都该关注和研究的样本。”课程研究团队成员、伦敦商学院斯隆学者柯良鸿认为,纵观全球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从“Copy to China”到“Copy from China”趋势明显,研究微信的敏捷和创新,对全球互联网行业都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为做好教案,以比尔金肖教授为首的国际顶级管理学者不远万里,历时近一年,往返于伦敦和广州之间,深度访谈了微信早期成员、高管,其中包括腾讯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微信事业群总裁张小龙等。在对微信创新发展案例进行深入解剖和研究的基础上,获得了课程设置所需要的教案内容。
讲好创新和创业的故事
起步于2010年11月,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就得到数以百万计用户的认可,目前月活跃用户高达11亿,这就是微信。为什么微信会获得如此迅速的发展?比尔金肖教授在课堂上开门见山提出的问题立即引起同学们的积极反响。有人说是因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中国消费能力的提高(如大多数人买得起智能手机);也有人说是微信能够不断创新,推出符合用户需要的新的应用功能;而得到比尔金肖教授肯定的则是微信开发者看准并抓住了移动互联网大发展的契机。
随后,比尔金肖教授又循循善诱,从微信的特点、功能拓展以及营销策略等角度,与学生们展开了讨论,向学生们提出了成功企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比如微信的广告问题。微信设计者坚持微信是一款“艺术品”,其次才是“商品”,因此,比起西方的社交产品,微信对于做“艺术品”的追求也极大限制了它的广告量。即使用户能对强迫式广告有一定的容忍度,比如App开屏广告,但微信也会坚守底线。那么微信又是如何解决少做广告带来的盈利困难问题?老师和学生们热烈地探讨了微信的盈利模式和投资来源等问题。
可能面临的挑战
作为一个处于上升期的企业,目前的好景并不代表永久的繁荣,未来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是企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需要未雨绸缪。比尔金肖教授在课堂上一针见血地提出了微信可能面临的挑战。学生们踊跃发言,对可能导致微信出现生存危机的因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管理层能否成功交接,能否保持强大的创新能力,微信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化问题,以及在新业务拓展方面出现的问题等。
值得关注的是,许多人提出了关于移动互联网客户群发生变化对微信未来发展产生影响的问题。目前,广大用户对移动终端的偏爱,在很大程度上成就了微信等基于智能手机移动端用户群的拓展。随着新技术和新理念的出现,特别是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等发展,必将出现许多新的技术产品,会不会由此影响和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从而转向新的消费需求,这是微信管理层现在就需要考虑的重大战略问题。
向世界演绎中国式创新课
腾讯高级副总裁刘胜义课后表示,开放、合作和共享,已经成为数字时代的价值共识。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中国创新”正得到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关注。腾讯与伦敦商学院合作,以微信作为创新与商业研究的典型案例,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积极探索的结果。
与伦敦商学院的合作是腾讯2018年发起的“全球商学院合作计划”的首个项目,也是国际顶级商学院首次基于微信团队深度访谈完成的案例研究。比尔金肖教授表示,腾讯此次开放微信的创新实践,由伦敦商学院资深专家和学者进行分析研究,并与来自全球的商界精英学子开放共研,势必促进全球商业思想的进步,为推动数字普惠创新作出贡献。(科技日报伦敦5月1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