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菏泽科协
据美国太空网28日报道,大型小行星1998 OR2将于美国时间4月29日清晨飞掠地球,届时它与地球相距630万公里。科学家强调说,在可见宇宙超过900亿光年宽的背景下,这也算“亲密接触”,但此次这颗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可能性为零。

1998 OR2宽2.4公里,飞掠地球时的距离不超过630万公里,是月球与地球间平均距离(38.5万公里)的16倍。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近地天体研究中心经理保罗·乔达斯在“NASA科学现场”节目中说:“我们发现并追踪了90%的近地小行星(NEA),这些小行星的宽度至少为1公里,有些小行星很大,但在可预见的未来,大型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可能性很小,起码我们现在的名单上没有。”

不过,他和NASA行星防御协调办公室项目主管林德利·约翰逊都强调说,太空中NEA数量众多,可能仍有一些危险的小行星尚未被发现。
他们指出,小行星常常会彼此碰撞,也可能受其他天体的引力作用,这使科学家很难模拟其长期轨道。有些小行星可能会猛烈撞击地球,据信这也是导致地球上恐龙灭绝的原因之一。这使发现并追踪小行星变得异常重要。人类不像恐龙那样无助,如果我们可以提前发现危险的小行星,就能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应对。

乔达斯说,如果人类提前5—10年发现有小行星来袭,可以实施动能冲撞偏转任务——派遣一台航天器撞击危险小行星使其轨道偏转;如果我们拥有的时间更长,我们可以采用非暴力的“引力拖拉机”方法,用探测器缓慢地将小行星推离地球。而如果我们没有时间,可能采用极端暴烈的核爆炸方法。
本文综合整理自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科技日报、新华网科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权责归属原作者
“菏泽科协”微信公众号——你身边的科普专家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来源:hzskxjsxh 菏泽科协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xMzY0MzE5Mw==&mid=2247488684&idx=1&sn=b7f8d76fd3cf5fdfb9f0f43d9c695a84&chksm=9b9e287aace9a16c3b39dda9e680c36afe158ad3f3f6f26dd004210d9f47043e127d556ad094&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