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材料科学前沿
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的挑战,可再生清洁能源的开发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在海水和淡水之间由于离子浓度不同,蕴藏着一种丰富的可再生能源——盐差能。当同体积的河水与海水混合时,释放的能量相当于等量的水在200 m高处的重力势能,因此河海交界处也被称作“盐差瀑布”。世界范围内每年可利用的盐差能约为26000 TWh,相当于全球每年的电力总消耗。利用膜的反向电渗析过程是一种用于收集盐差能量的传统方法,但是一直受制于选择性渗透膜的性能。近年来二维材料的发展有效提升了纳米多孔膜的性质,但是目前多孔材料在海水|淡水条件下的功率密度依然低于5.0 W m-2的商业化标准。

利用V-GO的高的渗透性和电荷选择性,通过混合海水和河水,V-GO可实现10.6W m-2的输出功率密度,超过目前已经报道过的多孔膜材料(图3)。V-GO能够保持稳定功率密度,通过增大面积能够有效提升输出功率。同时,V-GO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100多个小时测试过程中,保持了大于10 W m-2的输出功率密度。

图3 V-GO的盐差能转化创造了功率密度的新记录
分子动力学模拟和理论分析揭示了离子在V-GO中快速输运的原因。贯穿的直孔道缩短了离子跨膜传输路径;垂直排布的片层结构提供了较低的进入势垒和更大的入口面积。该研究揭示了二维片层排布方向对离子输运性质的决定性影响,将极大地促进新型高效分离膜在盐差能开发中的应用,同时为高性能的纳米结构设计,以及其在化学检测、离子分离、催化和能量转化等领域带来新的启发。

来源:材料科学最前沿 材料科学前沿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1NDc0NTY4OA==&mid=2247485338&idx=3&sn=19ad375990c9351f6b22908b5b4e4439&chksm=e9c1caaddeb643bb06df11f950d7ac505ca992817c99cb14ca68bc0e51b09e4714b30abf02fa#rd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