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这些习惯要改改

江西吉安市科协  |   2020-05-06 17:16

来源:科普吉安


消费者容易出现的三个不良使用习惯:

●更换手机后不解绑银行卡或删除敏感信息

●删除带支付功能的APP 但不解除银行卡绑定

●随意尝试扫描带优惠信息的二维码


中国银联近日发布的《2019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大调查报告》显示,随着金融知识普及与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活动的深入推进,与2018年相比受访者风险防范意识有所提升。2019年的数据显示,51%的消费者曾经遇到过网络诈骗,相比2018年下降了16%,发生损失的人群占比为23%,较2018年下降26个百分点。


  

调查显示,受访消费者存在不良使用习惯的比例与2018年持平。出现频率最高的三个不良使用习惯仍然为:更换手机后,不解绑银行卡或删除存留的敏感信息(24%);直接删除带支付功能APP,不解除银行卡绑定(23%);带有优惠信息的二维码都会尝试扫描(20%)。同时,在非法的贷款、外汇、期货等平台泄露银行卡号、验证码等个人敏感信息也是导致消费者发生损失的重要因素。


中国银联风险安全专家分析,2019年移动支付产业呈现出以下新特点:一是移动支付使用持续活跃,平均使用频次与消费金额双增长;二是移动支付已成为普惠金融重要载体,伴随移动支付便民工程下沉,获得县乡居民、小微企业青睐;三是金融科技助力提升便捷与安全,生物识别等新型身份认证技术与传统密码验证方式共同守护安全;四是公众安全意识有所提升,发生损失人群占比下降。


调查显示,2019年移动支付用户使用频次继续上升,日均使用逾3次。从人群看,自主创业者、私营业主、个体户、网店店主等小微企业主使用频率显著高于他人,近三成日均使用超过5次。同时,移动支付成为普惠金融服务的重要载体,退休人员、家庭主妇、农民、工人等群体,在公共缴费、菜市场等场景中,使用移动支付方式消费占比过半。从场景看,交通出行成为2019年移动支付最活跃的场景,全国32个城市地铁、逾1600个城市公交受理银联移动支付,全国200多个城市的逾1万家停车场开通银联无感支付,移动支付与我们“行”影不离。


与此同时,支付产品中身份验证、风险提示、账户安全管控功能、转账信息核验、赔付保证等安全措施持续优化,获得消费者认可。受访消费者普遍认为,生物识别验证、转账账户信息核验等措施使支付安全更有保障。60后、70后等群体希望在支付及交易过程中多一些安全提示。


总体看,2019年,消费者的安全意识普遍提升,损失化解渠道更为多元。主动向银行挂失、拨打110是主要挽损方式,同时保险赔偿也成为弥补欺诈损失的重要来源。


据悉,本次调查由中国银联与17家全国性商业银行、18家支付机构联合开展,筛选有效问卷约6.2万份,约七成被访者集中在25岁至45岁。调查高度还原移动支付人群现状,力求准确、真实反映中国移动支付人群的支付行为及安全意识,为持卡人与相关产业各方带来支付安全领域的趋势指引。


(来源:人民日报)

来源:jianweikepu 科普吉安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xMDA0NTYxNw==&mid=2655811719&idx=1&sn=9caf5e3ec32786e8c52ae57e9a1f89f6&chksm=80ee8959b799004f03e5b441c21fa2a52d58db6a347c4c0743d65cff157f3c16ebbadb3f82a9&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