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血液中的氧气“搬运工”——血红蛋白

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  |   2020-05-04 17:50

来源: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

      说到血液的颜色,我们马上会想到红色。但是除了红色,血液还有其他颜色,比如虾蟹的血液就是青色的,蜘蛛的血液是绿色,常见昆虫的血液则无色。那么,为什么人类的血液是红色而不是其他颜色呢?

        





      这是因为人体的血液中含有血红蛋白,当血红蛋白遇到充足的氧气,它就成为猩红色了。


      人体的血液由55%-60%的血浆和40%-45%的血细胞构成。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类,血红蛋白则是红细胞中一种主要的蛋白质。血红蛋白是由两个α亚基和两个β亚基构成的四级结构蛋白质,其中每个亚基都结合了一个血红素辅基,正是血红素辅基使得血液显现出了红色。



      血红蛋白在血液中肩负着一项重要任务——输送氧气。氧气进入身体后,约有98.5%会与血红蛋白相结合,生成“氧合血红蛋白”。当血液流经各个组织,氧气会从氧合血红蛋白中分离出来,进入组织。被氧气“抛弃”了的去氧血红蛋白则与周围的二氧化碳相结合,生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当氨基甲酸血红蛋白随血液回到肺部,由于肺部充斥着大量新鲜的氧气,并且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超过二氧化碳,于是血红蛋白便会“离开”二氧化碳,转而和氧气结合。至于被分离出来的二氧化碳,则通过肺部的收缩,被排出体外。可以说,呼吸间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就是在血红蛋白与氧气、二氧化碳的不断结合和分离过程中完成的。




      不过,能与血红蛋白结合的并非只有氧气和二氧化碳,另一种常见的气体——一氧化碳,也会与血红蛋白结合,而且结合能力远超氧气270倍。当一氧化碳和氧气同时进入人体,一氧化碳会抢先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并“夺走”氧合血红蛋白中的血红蛋白,导致氧气失去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而无法被运输到各个组织,造成人体缺氧。


       身为氧气的“搬运工”,血红蛋白的作用十分重要,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必须维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内。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参考区间为130~175g/L,成年女性为115~150g/L,新生儿为180~190g/L。如果血红蛋白含量低于临床诊断标准(在中国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Hb<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110g/L,孕妇Hb<100g/L),则被视为贫血,需要寻找原因,对症治疗。




      血红蛋白的代谢会产生胆红素、含铁血黄素等。新生儿出现黄疸,就是因为血红蛋白代谢产生了大量的胆红素,而肝脏却无法在短时间内将其处理并排出体外。不过,我们仍需积极看待血红蛋白的代谢,正是因为这个代谢过程,才使得我们身体内的血红蛋白不断更新,保持输送氧气的能力,让我们的一呼一吸能如此得自然和流畅。

来源:新华网科普

免责声明:本文转自互联网及其他微信公众平台,由“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整理发布,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或者版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来源:zghzdtkjg 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TEyNjgwNg==&mid=2650024188&idx=2&sn=b21d78f76d975a5eb8da94b5f66e20fc&chksm=befdc385898a4a93b67e3ab412b70f16fa7e784d3d1abe96d266feed6b2cba3e3aa21ebd200a&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