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科学院公布新晋院士名单,3位生物磁共振学者入选

中国生物物理学会  |   2020-04-30 17:40

来源:中国生物物理学会

供稿 | 生物磁共振分会

责编 | 吉   佳



当地时间4月27日,美国国家科学院公布新晋院士名单。


生物磁共振领域有3位学者当选,分别为多伦多大学生物化学系教授 Lewis E. Kay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研究员 Robert Tycko和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生物物理系教授 Michael K. Rosen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这3位学者的当选凸显了核磁领域正逐渐成熟壮大。


此外,还有7位华人学者入选新晋院士名单。中科院曹晓风院士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张元豪(Howard Chang)、程亦凡(Yifan Cheng)、黄永刚(Yonggang Huang)、华泰立(Terence Hwa)、曹颖(Doris Y. Tsao)和杨丽笙(Lai-Sang Young)等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美国国家科学院是美国科学界最高荣誉机构。本年度新增选120名院士和26名外籍院士。至此,美国国家科学院在职院士总数达到2403人、外籍院士501人。


以下为此次入选的生物磁共振学者名单:


Lewis E. Kay

多伦多大学生物化学系教授,国际生物磁共振学会发起人之一。致力于开发新的核磁共振技术以研究蛋白质的动态特性。



Robert Tycko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研究员,化学物理实验室副主任。主要从事核磁共振表征β样淀粉纤维的分子结构研究,涉及阿尔茨海默氏症的发生及发展机制探究。



Michael K. Rosen

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生物物理系教授、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致力于采用核磁共振波谱方法来阐明信号通路控制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结构和能量机制,以及生物大分子液液相分离这一新兴交叉热点领域。




生物磁共振小百科



什么是

生物磁共振

生物磁共振主要包括生物大分子核磁共振、生物电子自旋共振、生物及医学磁共振成像、磁共振代谢组学研究以及小分子药物核磁共振分析等。


随着生物磁共振领域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磁共振(包括核磁共振和电子自旋共振)研究与生命科学研究的交叉发展,磁共振方法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与医学的多个领域。




中国生物物理学会

生物磁共振分会

生物磁共振分会成立于2014年4月,主要关注磁共振(包括核磁共振、电子自旋共振及磁共振成像等领域)在生命科学中的相关方法的发展和应用。


分会致力于为我国生物磁共振及相关研究领域提供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和建立人才培养机制,代表我国生物磁共振领域和外国或国际相关学术组织进行对等交流,并作为依托组织承办国际生物磁共振会议。








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官方订阅号,为BSC会员及生物物理领域专业人士服务。


投稿及授权请联系:bscoffice@bsc.org.cn。

微信号:BSC-1979


来源:BSC-1979 中国生物物理学会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NjE1NTQ5Mg==&mid=2649499630&idx=1&sn=5cca30b20c4fcfc50f0e84b8589556a4&chksm=87d58e65b0a20773e043d255125bdbcb73241199614336df366cf961231afb50f1da25259785&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