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专家:何克忠,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在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智能机器人技术、自动控制和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研究。
据报道,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百度公司CEO李彦宏带来一份聚焦无人驾驶的提案,他建议加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抢占产业发 展制高点。而这也是李彦宏继在2015年两会上建议设立国家层面的“中国大脑”计划、推动人工智能跨越发展之后,再次将关注点转向科技前沿领域。
关于无人驾驶汽车,李彦宏说了啥?
全球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正迎来新一轮热潮,主要发达国家都已采取多种措施支持企业开展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发和测试。为此,李彦宏建议:对无人驾驶技术 的研发和产业化应用做好顶层设计和科学规划;尽快修订和完善无人驾驶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发、测试和商业化应用提供制度保障;推进无人驾驶 汽车相关技术标准的建立和完善;并积极组织开展无人驾驶汽车测试的试点工作。
无人驾驶汽车发展简史
无人车技术的研究开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1984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研制出首辆全功能无人驾驶汽车Navlab。随后发展分为两大阵营:奔驰、宝马等传统的汽车制造企业侧重于驾驶辅助系统开发;谷歌、苹果等互联网企业将目标直接瞄准完全自动驾驶。
我国无人车的研究时间与国际同步,主要集中在清华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和浙江大学等院校。
1992年,国防科技大学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辆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汽车;
200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组织了无人车的研究,一定程度地促进了我国无人车研究的发展;
2011年7月,中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公司之一一汽集团与国防科技大学共同研制的红旗HQ3无人驾驶汽车完成了286公里的高速全程无人驾驶试验,人工干预的距离仅占总里程的0.78%;
2012年,军事交通学院的“军交猛狮Ⅲ号”以无人驾驶状态行驶114公里,最高时速105公里/小时。
瞭望国际,对无人车的研究卓有成效的是德国慕尼黑联邦国防大学、意大利帕尔马大学、美国国防部、卡内基梅隆大学以及Google。而近年 来,Google的无人车发展势头迅猛。Google相关负责人宣布研制第三代无人车,并在之后推出Google的无人出租车,将其投入市场。
Google无人驾驶汽车。(资料图)
无人驾驶技术研发,门槛在哪里?
无人车的关键技术主要在传感器技术和信息融合技术,包含障碍物检测、车道信息检测、信号融合、道路交通标志的识别技术、网络通信及人机交互技术、规划技术、车体的自动控制技术等。
无人车的技术原理比较复杂,目前,多数无人车都是由现成的汽车加上机械传动、控制装置、计算机传感器等设备改装而成。无人驾驶技术是利用车载传感器 来感知车辆周围环境,并根据感知所获得的道路、车辆位置和障碍物信息,控制车辆的转向和速度,从而使车辆能够安全、可靠地在道路上行驶。安全稳定是无人驾 驶技术的主要特点,比如,我们经常听到的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就属于无人驾驶技术的范畴。
无人车的研究需要设计体系结构。一般来说智能车的体系结构分成三层:执行级、协调级、智能级。
执行级包含车体控制系统、车体定位系统、雷达测量障碍系统、可见光、红外光的视觉处理系统。
协调级又称监控系统,主要进行局部路径规划及轨迹规划。
智能级主要制定全球路径的规划,以及全球路径的重规划。智能级中有任务级、全球路径规划级。
专家:国家应加强对无人车研制支持力度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何克忠教授在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智能机器人技术、自动控制和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研究,在他看来,“加强无 人车研制单位和汽车制造单位的合作,这样能少走好多弯路。以清华大学无人车研究为例,从机械加工到电路设计到印刷板加工,到调试、软件设计都得自己来,所 以这个费了很大劲,费了很多时间,但效果可能很差,好多工作都是重复劳动。”
而在国家政策层面,何克忠教授认为,“无人车驾驶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所以要动员各方面力量才能比较快的得到成果。国家应该加强投入,加强对无人车研制的支持力度,特别要加强基础研究,研究出我们自己的产品、配件。”
来源:科普中国网
原文链接:http://www.kepuchina.cn/kpcs/qyl/kpcs5/201604/t20160420_9347.s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