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城市遇上"坏天气" 我们该如何防御?

科普中国网  |   2016-05-11 11:38

  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王海波 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主任工程师

  监制: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当前,城市化的浪潮汹涌澎湃,身处城市之中的我们,满眼都是“钢筋水泥的丛林”,满耳都是“发动机的轰鸣和电气之音”,尽享商业的发达、交通的便利。然 而,这个以钢筋、水泥、沥青为“骨架”看似坚不可摧的庞然大物,在一次次的气象灾害面前,却显得是那么脆弱。尤其是近年来,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 气气候事件愈发频繁,城市遭遇严重气象灾害的事例更是屡见不鲜,不能不引起我们对城市气象防灾减灾的关注。

   

  暴雨洪涝对城市安全的影响是很严重的,洪水能冲毁道路、输电线路等设施,中断城市的运输、供水供电等,致使交通瘫痪,影响城市正常运转和市民正常生活。 2007年7月18日,山东济南市遭遇特大暴雨,市区1小时最大降水量达151毫米,创下济南气象历史记录。暴雨造成济南34人因为溺水、路灯及公交电车 漏电、墙体倒塌等原因死亡,另有4人失踪、171人受伤,市区内受损车辆802辆,毁坏市区道路1.4万平方米,先后造成26条线路停电。同样地,在 2010年5月6日,广东多个地区遭遇强烈暴雨侵袭,广州部分道路积水达3米,主干道变成“小河”,部分地铁线路停运,200多辆快速公交车被困,白云机 场138个航班被延误,多个小区地下停车场遭遇“灭顶之灾”,直接经济损失数以亿计。而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主汛期里南方共出现18次暴雨过程,多个 大中城市频频“看海”,福建福州、贵州长顺、江苏常州等24站日降水量达到或突破历史极值,6月2日南京最大小时雨量相当于54个玄武湖的水量,6月 16-17日上海遭特大暴雨袭击,近百条马路积水到膝盖,导致上海变“海上”。

  城市雨涝防御提示:

  1.发生雨涝时,居民住户因地制宜,在家门口放置挡水板、堆置沙袋或堆砌土坎。

  2.处于危旧房屋或低洼地势住宅的群众及时转移到安全地方,提防旧房屋倒塌伤人。

  3.身处室内时,关闭煤气阀和电源总开关,当积水漫入室内时,立即切断电源,防止积水带电伤人。

  4.身处室外时,立即停止户外作业和户外活动。在户外积水中行走时,要注意观察,要贴近建筑物行走,防止跌入窨井、地坑等。

  5.不要在下大雨时骑自行车。驾驶员遇到路面或立交桥下积水过深时,应尽量绕行,避免强行通过。

  6.当汽车在低洼处熄火时,人千万不要在车上等候,要下车到高处等待救援。

  城市炙烤之痛——高温

  随着全球变暖趋势的加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热岛效应和绿地减少,使城市高温现象越来越突出。“我和烤肉之间,只差一撮孜然”,成为很多城市居民 的自嘲,确切的说更是一种无奈。高温灾害威胁到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城市供水、供电紧张,并加剧城市光化学污染,严重影响到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

   

  高温防御提示:

  1.发生高温时,最好选择易吸汗、宽松、透气的衣服,要注意勤洗勤换。

  2.适量饮淡盐开水、凉茶、绿豆汤等,不可过度吃冷饮 ;宜吃清淡食物,不宜吃剩菜剩饭。

  3.适当增加午休,保证睡眠时间 ;电扇不要直接对着身体长时间吹,进出空调房间注意适应室内外温差 ;不宜在阳台、树下或露天睡觉。

  4.尽量避免或减少户外活动,尤其是 10—16 时不要在烈日下外出运动。暂停户外活动或室内大型集会。若外出,应采取必要防护措施,如打遮阳伞、穿浅色衣,并带上充足的水和防暑药品。不要长时间在太阳 下曝晒,注意到阴凉处休息。浑身大汗时,不宜立即用冷水洗澡。若有人中暑,要迅速抬至阴凉通风处,马上拨打“120”求救。

  城市成“近视”——雾霾

  雾霾在近几年里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霾’头苦干”“自强不吸”等网络段子更是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城市由于工业排放废气、汽车尾气明显比乡村 多,所以往往是雾霾的重灾区。如在2013年就有研究人员对北京的雾霾“贡献源”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北京PM2.5有6个重要来源,分别是二次无 机气溶胶(指在大气中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可造成大气污染的硫化物和氮化物)、工业污染、燃煤、土壤尘、生物质燃烧、汽车尾气与垃圾焚烧,依次占比为 26%、25%、18%、15%、12%、4%。如果将二次无机气溶胶、工业污染和燃煤合并,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就成为北京PM2.5污染的主要来源。

   

  城市之中有“峡谷”——风灾

  影响城市的大风类型主要有台风、雷雨大风、冷锋大风、龙卷风等,以台风的危害最为严重。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强烈发展和移动的低压涡 旋,常带来狂风、 暴雨和风暴潮,给我国沿海城市造成严重灾害。我国平均每年登陆的台风有7个,最多年有12个,最少3个。其次是冷锋大风和雷雨大风,风速远比台风小,主要 是造成局部破坏。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龙卷风的踪迹,平均每年不足100个,多集中在东部地区。

   

  2011年4月17日,广东佛山遭遇短时强降水和大风天气,路边树木被连根拔起。(来源:新华社)

  在高楼大厦林立的城市,间距较小或位于街道两旁的高层建筑物之间,犹如两座高山间的峡谷一样。当气流由开阔地带流入高楼构成的“峡谷”时,由于空气质量 不能大量堆积,于是加速流过,风速增大。当流出“峡谷”时,空气流速又会减缓。这就是传说中的“狭管效应”。由狭管效应而增大的风,称为峡谷风或穿堂风。 有关气象部门测试显示,在城市刮起六七级大风时,狭管效应能使通过高楼之间的瞬间风力达到12级,广告牌和一些院墙很难抵御。“狭管效应”的威力大小,与 一个城市高层建筑的数量、间距、建筑物的位置有着密切关联。高层建筑物越多、体积越大、间距越近,出现“狭管效应”的机会越大,反之则越小。当刮起强风 时,城市中的危旧房、工棚、广告牌、幕墙、脚手架等容易被刮倒或折断,造成生命和财产损失。如2000年3月27日的8级大风将北京市安翔里小区在二层楼 顶施工的7名工人吹离工作平台,造成3人死亡,伤4人的事故。

  城市风灾防御提示:

  1.尽量减少外出,必须外出时少骑自行车,不要在广告牌、临时搭建物 下面逗留、避风。

  2.如果正在开车,应将车驶入地下停车场或隐蔽处。

  3.如果住在帐篷里,应立刻收起帐篷到坚固结实的房屋中避风。

  4.如果在水面作业或游泳,应立刻上岸避风 ;船舶要听从指挥,回港避风, 帆船应尽早放下船帆。

  5.在房间里要关好窗户,在窗户玻璃上贴上“米”字形胶布,防止玻璃破碎 ; 远离窗口,避免强风席卷沙石击破玻璃伤人。

  6.在公共场所,应向指定地点疏散。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国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科普中国网

原文链接:http://www.kepuchina.cn/2016zt/2016zhuanti01/2012zhuanti/sqtc0/201605/t20160511_10683.s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