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胃肠道肿瘤抑制剂

科普中国网  |   2016-05-17 15:26

  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了解到,该院强磁场科学研究中心专家近日研发出针对胃肠间质瘤的新一代高选择性抑制剂CHMFL-KIT-110。

  专 家介绍,胃肠间质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恶性胃肠道肿瘤,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目前胃肠间质瘤的治疗主要通过手术加药物的疗法。手术能够切除大部分的胃肠间质瘤 的实体瘤,但很难完全切除病灶,这直接导致胃肠间质瘤的术后高复发率。因此,术后配合药物的治疗才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医学界鼓励采用靶向药物用于术后 的巩固治疗。

  病理学研究证明激酶C-KIT是胃肠间质瘤治疗的有效靶点,针对此激酶,目前已有两例靶向药物批准用于胃肠间质瘤的治疗,它们 分别是格列卫和索坦。由于这两个药物均是激酶多靶点抑制剂,其脱靶现象所引起的毒副作用一直备受关注:格列卫在抑制激酶C-KIT的同时,很强地抑制激酶 BCR-abl的活性,这易引起心脏毒性;索坦则同时抑制C-KIT和FLT3,这会较为强烈地引起骨髓毒性。因此,研发高选择性、脱靶作用小的 C-KIT激酶抑制剂是胃肠间质瘤治疗药物开发的方向。

  中科院强磁场科学研究中心专家开发出新一代针对胃肠间质瘤的高选择性激酶C-KIT 抑制剂CHMFL-KIT-110。这种抑制剂在人类468种激酶的选择性测试中,显示出较小的脱靶作用,说明其具有很高的选择性;在小鼠胃肠间质瘤肿瘤 模型实验中,其展示了对胃肠间质瘤生长的强烈抑制作用。

来源:科普中国网

原文链接:http://www.kepuchina.cn/yjbx_383/jxry/201605/t20160517_11026.s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