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灰质炎疫苗

科普中国网  |   2016-05-17 14:35

  近日来,非法疫苗事件引起了轩然大波,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人类发展史上最重要发明之一的疫苗,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卓绝的贡献。脊髓灰质炎疫苗正是其中的佼佼者,它诞生60年来,保护着无数儿童健康成长。

  致命的病毒

  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它是一种灾难性的传染病,患病的通常是免疫力较弱的孩子们。他们即使侥幸逃过了死神的镰刀,最后往往会落下不同程度的弛缓性瘫痪,落下终身的残疾。

  1789年,英国的内科医生恩德伍德(MichaelUnderwood)首次描述了这种疾病的临床特征,随着工业革命引起的城市化,它逐渐流行开来。很多名人都是脊髓灰质炎的受害者,比如美国大萧条时期力挽狂澜的总统罗斯福,也被脊髓灰质炎病毒夺走了他行走的能力。另外,前不久介绍的烹饪量具的发明人范妮女士,也在16岁时遭遇相同的不幸。(注)

  1916年,美国爆发了27000个脊髓灰质炎病例,其中6000例死亡,绝大多数是儿童。此后,它频繁爆发,1952年是疫情最严重的一年,美国报告了超过57000个病例。历史学家欧尼尔(BillO’Neal)是这样描述人们对于此病的恐惧的:“大城市的居民无不畏惧夏天的到来,因为伴随而来的还会有脊髓灰质炎这一不速之客。”“脊髓灰质炎是美国人除了原子弹之外最害怕的东西。”

  为了孩子们的明天,1938年,世界上最著名的脊髓灰质炎患者罗斯福总统签名建立了脊髓灰质炎全国基金会,用于救治患者,并为疫苗的研制提供研究资金。

  索尔克与萨宾争锋

  1947年,匹兹堡大学的乔纳斯·索尔克(JonasSalk)结合自己在流感疫苗方面研究的经验,开始投身于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的研制。当时的医学界普遍认为,只有活的病毒进入人体后才能让接种疫苗者得到免疫力,但索尔克并不认同。他认为,让活病毒进入人体的风险太大了,也许,可以在杀灭病毒的同时保留病毒引发免疫反应的能力。

  这是个惊世骇俗的观点,因为过去的所有疫苗均由毒力减弱的病毒制成,因此,这让他遭受了不少非议。当时同为脊髓灰质炎病毒研究委员会成员的医学家艾尔伯特·萨宾(AlbertSabin)和他的分歧尤为巨大。他们两人都是东欧犹太移民的后代,却因专业观点的不同而针锋相对。1948年,索尔克在委员会会议上提醒大家,应该从免疫学而非病毒学的角度去关注未知病毒。萨宾立即回应:“索尔克医生,现在你不应该说这么愚蠢的话。”

  其实,索尔克和萨宾两人的观点都没有错,只是他们由于专长的不同,看问题的角度稍有不同。索尔克偏向于实用性,他认为即便不搞清楚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结构,也可以用免疫学方法得到有效的疫苗;而萨宾代表的“病毒派”则更为谨慎,他们倾向于在摸清楚病毒的特性、结构再去考虑疫苗的事情。

  萨宾的观点得到了绝大数同行的赞同,包括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病毒学家恩德斯(JohnEnders)。正是在同一年,恩德斯和同事摸索出了在实验环境下培育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方法,这后来为他们赢得了诺贝尔奖。

  我们可以看到,在恩德斯这一轰动成就的衬托下,索尔克的理论显得势单力孤。1951年的哥本哈根国际小儿麻痹症大会上,“病毒派”汇报了各种激动人心的进展,更是让索尔克受尽了病毒学家们的鄙视。不过,这趟旅程却成为了索尔克研究的最大转机。

  在从哥本哈根回美国的客轮上,索尔克遇到了一同参会的大律师欧康纳(BasilO’Connor),他是罗斯福多年的好友,同时是当年基金会的牵头创建者。由于专业的不同,他不知道如何取舍,所以一直均等地支持索尔克和萨宾两方的观点。在船上的深入交流后,欧康纳被索尔克说服,决定坚定地站在索尔克这边。1952年,索尔克探索出了一个新的方法:他利用甲醛令在猴神经细胞中培养得到的脊髓灰质炎病毒钝化,这令病毒失去了全部活性,但将它注射进宿主体内后,仍能引发宿主体内的免疫反应,产生免疫力。

  1953年的一次大会上,索尔克汇报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他刚刚提出大规模试验的想法,便遭到了强烈的反对。萨宾对他的批评登上了美国各大报纸的头版,人们怀疑索尔克为了抢先争夺名气不惜草菅人命。为了说服公众,索尔克在自己、妻子和三个孩子身上做了第一批试验,最终赢得了大家的信任。

  

来源:科普中国网

原文链接:http://www.kepuchina.cn/sy/rc/201605/t20160518_11115.s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