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普之声
无所不在的塑料制品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由此产生的塑料垃圾,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少污染。以塑料袋为首的塑料制品造成的白色污染正在一步步危害自然环境和人们的正常生活。

塑料是一种合成的高分子化学制品,大部分塑料是以不可再生的石油为原料,由多元醇和多元酸缩聚而成。不同于其他垃圾,环境中的分解者微生物不能消化降解塑料中连接单体的化学键,因此无法将其重新分解为单体形式。换句话说,塑料一旦合成,就再无“回头路”。
应对“白色污染”,除了要树立环境意识,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另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用可降解塑料代替普通塑料。可降解塑料通过优化选择生产原料和制作工艺,在数天或几个月的日晒雨淋及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能逐步分解成碎片,最终全部降解。

可降解材料一般可分为光降解塑料、生物降解塑料、光/生物降解塑料和水降解塑料等四大类。
光降解塑料是将光敏剂掺在塑料中,在太阳光照射作用下,塑料逐渐分解。但其缺点是,降解时间受到太阳光和气候环境的影响,因此无法控制。
生物降解塑料是指能被自然界中存在的微生物,如细菌、霉菌和藻类等,在一定条件下分解为低分子化合物的塑料。此类塑料贮存运输方便,应用范围较广。

光/生物降解塑料,就是融合光降解塑料和生物降解塑料双重特点的塑料。
水降解塑料是一种在水中可以溶解的塑料,原因是其中添加了吸水性物质。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降解塑料已经成为研究开发的新热点。

目前,我国研发的生物降解塑料主要是生物聚酯如聚乳酸(PLA)、聚羟基脂肪酸酯(PHA)、二氧化碳共聚物(PPC)等。聚乳酸(PLA)是由植物糖分提取的丙交酯单体聚合而成,在工业堆肥下可完全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聚羟基脂肪酸酯(PHA)是由微生物通过各种碳源发酵而合成的不同结构的脂肪族共聚聚酯,不仅能够用于包装材料、农膜等,还能广泛的应用于药品、化妆品、动物饲料等领域。
本文由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中学一级教师牟丹进行科学性把关。
来源:新华网
来源:zzkxkpzs 科普之声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wNTQxMDQwNg==&mid=2651729046&idx=3&sn=a693b428cbdd5dfd322416b4b83d73b0&chksm=80e7979fb7901e89bbb94c699353ce56f0b9817a7b7b39d1203b06378c06e793954f1f854454&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