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BioWorld
截至2020年4月20日,国内已有三种SARS-CoV-2疫苗获批进入临床试验,其中包括北京科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旗下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4月16日,该疫苗Ⅰ期临床研究已在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启动。据科兴质量管理委员会主席、科兴新冠灭活疫苗研制项目质量与注册负责人公雪杰介绍,Ⅰ期临床试验已有众多志愿者完成接种,初步结果显示疫苗安全性良好。随后志愿者们将在接种后第1、2、3、4、7、30天接受研究人员安全性访视。 2020年4月20日,由中国医学科学院秦川团队领衔,联合北京科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合作,在预印本 bioRxiv 上传了题为:Rapid development of an inactivated vaccine for SARS-CoV-2 的研究文章。该研究是SARS-CoV-2灭活病毒疫苗(PiCoVacc)的临床前动物模型的中试(pilot-scale)研究。也是目前为止公开报道的第一个SARS-CoV-2疫苗的动物实验研究结果。

研究发现,PiCoVacc可以在小鼠、大鼠和恒河猴体内诱导出SARS-CoV-2特异性中和抗体。这些抗体能有效中和10个有代表性的SARS-CoV-2毒株,暗示产生的抗体可能对全世界范围内的SARS-CoV-2的中和能力具有广谱作用。进一步的恒河猴攻毒实验表明,在接种3ug时可以起到部分保护作用,接种6ug剂量时可以起到完全的保护效果且没有任何抗体依赖的增强(ADE)作用。通过分析恒河猴的临床体征、血液学和生化指数以及组织病理学结果,表明PiCoVacc是安全可靠的。该动物实验结果支持人SARS-CoV-2疫苗的快速临床开发。

研究者在第0天和第7天给小鼠接种PiCoVacc后,未观察到炎症或其他不良反应。研究者首先检测了免疫原性,结果显示,SARS-CoV-2的S蛋白和RBD特异性的IgG迅速被诱导出来,在第6周达到峰值。其中,RBD特异性的IgG占S蛋白抗体反应的一半,表明RBD是主要的免疫原,这一结果也与恢复期的COVID-19患者的血清学特征相似。值得注意的是,与恢复期COVID-19患者血清相比,PiCoVacc诱导出了更高滴度的S蛋白特异性抗体。接下来,研究者使用微中和测定(MN50)检测SARS-CoV-2特异性中和抗体在一段时间内的水平。结果显示,高剂量免疫的中和抗体在第1周出现,在第2周加强免疫后显著增加,而对照组则未检测到SARS-CoV-2特异性抗体反应。作者随后在大鼠中以及对不同毒株的实验中也得到了相似的结果。



来源:ibioworld BioWorld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1MzMxMzcyMg==&mid=2247498744&idx=4&sn=50767fa416cac09ae8c1d4f29dda9ca6&chksm=fbf60f2dcc81863b35a1bcbf204a042239448bc31bd23c9d527d98a0c00e64c747bb6dfdfe49#rd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