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普吕梁
草地贪夜蛾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农业害虫。这一害虫自2018年12月中旬侵入我国以来,一年多时间蔓延至我国26个省 (市、自治区),对玉米、小麦、高粱、甘蔗等重要农作物的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这“幺蛾子”的危害为何如此之大?今年在我国有可能会大量发生吗?我们采取的应对措施以及对草地贪夜蛾进行了哪些研究?现在,请看吴孔明院士的讲述——
06
您的科研团队对草地贪夜蛾进行了哪些方面的研究?是否形成一个完善的防治体系?
我们科研团队一直从事棉铃虫等迁飞性害虫的种群监测与控制技术的研究工作,利用过去20多年建立的迁飞害虫科研平台,与相关专家合作开展了草地贪夜蛾的迁飞规律、灾变机制、监测预警与控制技术的研究工作。我们的研究表明,草地贪夜蛾在中国的周年发生区主要在一月份日均温度10°C等温线以南的区域,包括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和福建等省的热带、南亚热带地区。此外,缅甸、老挝、越南和孟加拉等南亚、东南亚国家亦是草地贪夜蛾的周年发生区,这些国家产生的草地贪夜蛾种群春季以后可随东亚和印度季风迁入中国的南部地区。因此,控制南方周年发生区的繁衍种群和国外迁入种群是全国性防控工作的关键着力点,要通过春季成虫迁飞的源头管控,最大限度地减少向长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的迁飞数量。
种群监测预警是应急防控工作的基础,可采用性诱捕、灯光诱捕和田间调查3种方法。性诱捕具有很强的灵敏性,适合种群发生早期低密度下的监测工作,也可通过测量精巢推断雌蛾的生殖发育和产卵动态。由于草地贪夜蛾的趋光性明显低于棉铃虫等夜蛾类害虫,灯光诱捕的方法不够灵敏,但可用于高密度下的种群监测,其优点是可以通过解剖雌虫卵巢判断虫源迁入迁出性质和产卵动态。草地贪夜蛾具有较强的迁飞行为,飞行活动多是在作物冠层以上的空中进行。因此,与诱捕其它害虫时灯光发射到作物冠层高度不同,草地贪夜蛾的灯诱装备要把灯光发射到作物冠层以上的空中。通过成虫性诱和灯诱的方法可以对田间种群发生进行短期预测,生产上依据短期预测结果及时启动田间实际发生情况的调查工作,并基于调查数据指导防控实践。
田间应急防控工作可采用灯光诱杀、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嗜好作物诱杀防治等手段。灯光诱杀成虫可降低产卵量,1头雌虫的产卵量大约500-1000粒,杀死1头未产卵的成虫,相当于保护了一亩地的作物。如果田间作物上的种群数量显著超过防治指标,就要尽快喷施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或乙基多杀菌素等高效化学农药。由于3龄以后的幼虫进入暴食阶段且抗药性显著增强,卵期和1-2龄幼虫期是施药防治的最佳时间。为延缓草地贪夜蛾的抗性发展,不要连续施用相同杀虫机制的化学农药。Bt和白僵菌、绿僵菌等微生物农药具有保护生态环境的优点,但防效较低、速效性差,适用于种群低密度或者高湿等利于疾病流行的环境。天敌昆虫对草地贪夜蛾种群有很大的调控功能,需要加以保护利用。由于入侵定殖的草地贪夜蛾为玉米型,其主要选择玉米产卵,可在小麦等其它作物田的周边种植玉米诱集带吸引成虫产卵,然后喷施化学农药集中消灭。
作者简介
吴孔明,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昆虫学家,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直属机关党委书记。长期从事农业害虫监测预警与防治技术、转基因植物的生态安全与风险管理技术研究工作。相关成果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在Science、Nature等国际SCI源刊物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微平台科普吕梁
欢迎识别二维码,关注“科普吕梁”!
来源:gh_e17906d28bb1 科普吕梁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2NTcxNzk0Mw==&mid=2247490344&idx=4&sn=8b45d6e50c897a7e1f18a50efc65bf4b&chksm=fcb625f0cbc1ace6f44ab151212a3fcd024c73828e84f5d6d08acd05ab1410fd87573fd46c5c&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