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e起来线上分享第四期 陆正齐、王伊龙、朱以诚、程昕、胡文立

中国卒中学会  |   2020-04-07 13:20

来源:中国卒中学会

2020年之初,一场新型冠状病毒席卷中国,该病毒以极强的传染力在全国蔓延,给原本风平浪静的生活掀起巨大波澜。基于此,中国卒中学会发起《战“疫”e起来-神经科医生线上培训项目》,在此特殊情况下为神经科领域医生提供一个专业优质的线上培训平台,旨在通过学术直播和视频课程教学等形式,提高相关领域医生的诊疗水平。

本期由陆正齐老师、王伊龙老师、朱以诚老师、程忻老师、胡文立老师分别带来炎症性衰老与增龄相关性脑小血管病、解读ISC 2020脑小血管病最新进展、脑小血管病的规范诊断、脑淀粉样血管病:困惑与探索、脑白质疏松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治研究进展4个讲题直播。

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专区观看直播

炎症性衰老与增龄相关性脑小血管病

脑小血管病是一组脑内小血管缺血或出血性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记忆力下降、走路变慢、二便障碍等,若脑小血管病控制不佳,往往会导致血管性痴呆等疾病。而脑小血管病病因复杂,炎症性及免疫因素是病因之一,对于脑小血管病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陆正齐老师将详细解读炎症性衰老与增龄相关性脑小血管病的关联。

陆正齐简介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山三院)神经科主任,中山三院脑病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省委保健专家、美国匹茨堡大学高级访问学者。现任中国卒中学会脑小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学及老年医学会脑认知与健康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疗行业学会神经内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病学分会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组委员。《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华神经医学杂志》编委。获得国家自然基金4项,省、部级重大基金6项,省自然和省计划项目10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 论文60篇,共发表SCI论文80余篇,在中华神经科、中华医学杂志、中华神经医学杂志等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

 

解读ISC 2020脑小血管病最新进展

脑小血管病的早期致残率及致死率一般较低,所以引起的关注度较低,但其长期卒中复发率、认知功能障碍及死亡风险并不比大血管病变低。目前,世界各国对于脑小血管病的研究越来越多。王伊龙老师将以ISC 2020脑小血管病最新进展为主题带来精彩演讲。

王伊龙简介

王伊龙,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院长助理兼神经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脑血管病临床防治与科研工作近20年,现任中国卒中学会青年理事会执行理事长,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中国自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第二届中国医师协会中国杰出神经内科医师获得者。师从王拥军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脑小血管病研究,主持科技部重点专项等课题。近五年,以第一/通讯作者在JAMA、BMJ、Lancet N、Circulation等杂志SCI论文105篇。

 

脑小血管病的规范诊断

脑小血管病由于病因及临床表现不一而具有不同分类,所以其临床诊断具有多样化。对于脑小血管病导致的卒中,一般遵循卒中指南标准,并结合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综合评估。对于脑小血管病导致的认知功能下降,需遵循血管性认知障碍的诊断标准。朱以诚老师将详细介绍脑小血管病的规范诊断。

朱以诚老师简介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神经科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脑小血管病,曾在国际多个脑小血管病研究数据库工作,系统开展脑小血管病的临床和影像研究,重点关注脑小血管病的影像学特征及脑小血管病认知和步态障碍的发生机制。首创应用高分辨核磁和三维重建影像分析技术对血管周围间隙进行诊断,系统进行了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报道血管周围间隙扩大和痴呆发病风险的相关性。2011年开始与中科院合作开发非干扰、定量化神经功能分析工具,相关研究成果已申请发明专利6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入选“2019年国家卫健委医疗健康人工智能应用落地30最佳案例”。设计并建立了北京顺义地区社区队列研究,应用定量化神经功能评价工具及影像评价方法对社区人群的神经功能进行长程随访研究,关注衰老相关神经功能改变的影响因素和相关机制。主持“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发表SCI研究论文40余篇。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

 

脑淀粉样血管病:困惑与探索

脑淀粉样血管病是一种常见的脑小血管病,其特征性病变是Aβ淀粉样物质在大脑皮质及覆盖其上的软脑膜的中小动脉、微细动脉和毛细血管管壁渐进性沉积。脑淀粉样血管病往往随年龄增大发病率逐渐升高,且易反复发生。程忻老师将详细介绍脑淀粉样血管病的困惑与探索。

程忻简介

程忻,医学博士,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攻脑卒中急性期影像和救治、脑小血管病临床和基础研究。现任中国卒中学会脑小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卒中学会脑血流与代谢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卒中学会青年委员会常务委员,上海市医学会科普专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上海市科委等省部级以上课题6项,作为项目骨干参与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2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 Annals of Neurology、Neurology等国内外期刊发表文章19篇,主编专著1本,撰写了本领域的行业学会共识/标准3部,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青年拔尖人才计划。

 

脑白质疏松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治研究进展

脑白质疏松症(LA)是最常见的脑白质病变之一,目前认为LA是与年龄相关的脑白质病变,多于老龄化过程中出现,已知高血压、吸烟史、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心脏病是LA的危险因素。脑白质疏松症是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因素之一,可引起不用程度的认知障碍。胡文立老师将详细介绍脑白质疏松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治研究进展。

胡文立简介

胡文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卒中学会脑小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70余篇。


扫码关注我们

来源:chinastroke 中国卒中学会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wOTQ3MjQwNA==&mid=2650880510&idx=2&sn=acbaa4a22e8a7679144dafdb78aed810&chksm=80aa8905b7dd00134130b23f89aa5fe89a12f63dd57aa5d7810115eb422906bdec06a1e4b9de#rd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相关推荐 换一换